钱理群:我很早就提出过老北大的辉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今日的北大,不大可能再像“五四”时期一样,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深远、浩大的影响。用一个有点悲观的词汇来形容,可说是“大势已去”。
今天的学生不一定要以上北大为目标,他们有更多选择。那么,在这种前提下,今日的北大应该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放下身段,主动调整心态和策略,积极参与生源、人才及学术领域的正常竞争。
三、关于网络公共知识分子:韩寒的聪明在于对自我身份的警醒
南方日报:您没有开通微博,或许不少读者会为此感到遗憾,您怎么看待微博时代“底层民意”的崛起和网络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
钱理群:这些年我对网络的看法始终不变,网络技术兼具革命性和破坏性:一方面它的确具有打破时空、促进沟通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给人带来一种新的“奴役”的危险。微博的出现当然很好,多了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我觉得也不要把“底层民意”过于理想化,网络上最大声、最热门的声音是不是一定等于底层民意?我的意见是不能完全画等号,只能是部分代表。
我对所谓“网络公共知识分子”也持保留态度。比如韩寒,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人物,在他身上综合了“网络红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双重身份。我记得他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有时候会发觉自己有被粉丝所操纵的危险,会不由自主地说一些大家希望听到的话。也就是说网络是一个陷阱,会无形中制约在这个平台上发声的人,如果过分自我陶醉,对这一点不清醒,就容易出问题。
包括最近很火的“韩三篇”我也读了,我觉得这些文章说明韩寒想要突破自己,要朝“公共知识分子”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他必须往前走,也非常适时地抓住了中国当下思想领域最热门的关键词;但另一方面,这些文章也暴露出他对文中涉猎的重大课题,思考还不够成熟、存在不足。无论你对他的回答满不满意,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的身份比较警醒,也不断在反思和自我解剖。怕的就是不清醒。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待目前网络争鸣的现状、它的作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钱理群:当今的中国需要百家争鸣,需要在一个公平、理性的环境中各抒己见,把问题摊开来谈。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防止“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既不要过分理想化也不要妖魔化。举个例子,过去对民国时期评价很低,基本上就是“黑暗的旧社会”;我看到现在网上对民国时期的溢美之词又颇为盛行,一派清流绝响、风骨盖世,但真实的民国既不是一片黑暗也不会是彻头彻脑的光明。包括我们看台湾大选、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应当防止这种片面化思维。
我主张鲁迅的原则:对任何一种文化、制度、发展模式,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未加反思,就搬用到中国来,是最危险的;这也包括对自己的文化、制度、发展模式,如果不作反思,一味唱颂歌,那就更危险。当下最大危险,就是“不清醒”,不作反思和自省。
另外一点,我注意到现在网络上的对话,参与者普遍缺乏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不赞同那种把自己的见解视为真理、给不同意见加上各种“污名”的做法。即便对于反对的声音,也应保持尊重,而不是动辄指责对方是“汉奸”或者“五毛党”。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太复杂了,谁也不敢保证说自己的意见就是百分百正确。
四、关于文化复兴:现代化目标“根柢在人”
南方日报:名人故居“保护性拆除”之类的事件不断出现,作为一名人文学者,您怎么看待“文化强国”,中华文明往何处去?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钱理群:首先,我认为中国的确处于一个文化复兴的大好时机,所谓文化重建,当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总结我们自己发展的经验之外,广泛吸收各种思想精神资源,包括向东西方文明学习,回归中国传统(包括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以来的现代传统),回到民间。所谓“现代化”、“现代文明”,还是鲁迅说的那句老话,“根柢在人”,这也是他一直倡导的“立人”的文明观——现代化目标的深意:“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必尊精神而张精神”,在鲁迅看来,“人的个体精神自由”才是现代文明之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立的不是“富国”,而是“人国”,富国是手段、过程,人国才是目的。
此外,在鲁迅看来,无论传统知识分子或现代知识分子,都非常容易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主体性。知识分子要处理和“官”、“商”、“大众”的关系,不要沦为这三者的帮闲,要做到“定”、“清”、“静”,这一点在今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钱理群,l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受关注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对当代社会及文化思潮的批判,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主要作品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走进当代的鲁迅》、《钱理群讲学录》、《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等等。曾主编《新语文读本》,影响深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