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中国如何培养自己的“乔布斯”

政协委员:中国如何培养自己的“乔布斯”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刘敏、余晓洁)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

在全国政协北京会议中心驻地,两位教育界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谈起这个话题,立即碰撞出观点的火花。

我们能不能有自己的“乔布斯”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当乔布斯带领他的团队创造出一个个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电子奇迹时,人们关注的已经不局限于这个“人”,而是转向思考一种环境、一种机制。

回顾2011年岁末,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初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企业时发出感慨:中国要有“乔布斯”,要有占领世界市场的“苹果”一样的产品。

“中国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杨春时说,“教育可使庸才变天才,也可使天才变庸才。如果教育模式不能激发创造力,培养‘乔布斯’就无从谈起。”

“恐不尽然吧。”一提起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的钱锋来了劲头:“在国外,大学更倾向围绕国际前沿科技做研究,而我国国情要求,大学不但要做研究,还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学术研究‘实用化’。按说我们应该会出一批‘乔布斯’!”

“乔布斯”已成为一个概念,对他的成功,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这映见了什么?

教育“政绩观”可培养不出天才

“不是培养不出,而是观念要转变。”两位委员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毫无二致。一方面是各类高等院校遍地开花,一方面是“通才”满眼“专才”稀缺。

杨春时说:“经济都摆脱‘计划’了,精神层面不能总‘计划’吧。教学和管理应是双轨制,切莫变成一元化,那样只会害了教育。”

钱锋深深点了点头:“都说‘211工程’,这种荣誉现在在一些高校里真就变成了‘工程’,盖大楼、扩大地、建大厂,这直接导致了另外一个后果,教育投入在一些院校被异化为‘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那么,人才的激励机制怎么跟上?”

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位委员道出了更多的隐忧:贪大求洋催生了教育领域“政绩观”,教育界有句俗话:文章分等级,权威、核心、普通,样样付版费,费费上千;大学分级别:部级、副部级、厅局级,级级拼命申,“申申”不息……“这可培养不出天才!”杨春时说。

“不过近来情况有所改善。”杨春时话题一转,“我注意到,一些地方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学术委员会等纯学术组织正在越来越多地建立起来。如此,期待我们的教育更加回归‘以人为本’的核心。”

产学研一条龙为何“断”在“研与产”

许多对乔布斯生平有所了解的“果粉”,都对他和团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印象颇深。但凡一个完美的产品,从概念到实验室再到用户手中,哪怕历尽波折,其“转化率”相当高。

“我们很多中小企业抱怨研究成果‘难引进’‘难推广’,为什么?”钱锋抛出疑问,“企业反映,科研成果一种是‘空中楼阁’,一种是‘海市蜃楼’,怎么就离企业那么远?”

有一组数据也许能说明些什么:我国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可成果转化率却只有25%,形成最终产品的不到5%,科技进步贡献率三成不到。

杨春时对此深有体会,立即接过话茬: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引进,就会问,哪儿来的钱?人才贵、技术贵,怎么引进?实际上,这背后是企业对旧的生产模式过分依赖,转型动力不足;二是我们的一些科研在方向上走了“贵族路线”“偏门”,研究与生产严重脱节。

“我看江苏省的一个试点就很好,成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这个很实在。”钱锋说。两位委员有一个共识:不能笼统地提转化率,要看开发型成果的转化率,以此为导向引导科研方向。

……

有关教育科研的话题,两位委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