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

延安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

三、建立最广泛的文化界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

延安时期,我们党已经认识到,团结在党周围的非党干部和知识分子以及各阶层、各地区知识分子,是党广泛联系群众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桥梁,是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如果党外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认可并积极传播,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有说服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就更容易开展,党的政策就更能深入人心。当时的情况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抗战中形成的战区分割的态势,知识分子流聚成以下几个主要中心: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即所谓大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上海等地沦陷区、港粤地区。这几个中心的进步知识分子遥相呼应,想方设法将延安出版的报刊的样书或清样发到重庆、桂林、香港、曲江和上海等国统区和沦陷区翻印出版,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立场,以及延安军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精神风貌,在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甚至在海外华侨和外国的民众中间,都有了广泛的宣传。有效的宣传打破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使得国内外都逐渐看清楚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真相,为延安和中国共产党争得了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也赢得了海外华侨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援助。同时,也使英美盟国政府对国民党极度失望,并且开始关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因而,偏僻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地方。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说无不与广泛的文化界统一战线的建立密切相关。

四、借助基层组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借助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和文艺团体等广泛开展文化普及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及活动,通过经常性的理论研究学习活动、文化识字活动和群众性娱乐活动,实现了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这些基层组织把解决群众的日常问题作为指导基层组织工作的核心,因而能够扩大党在群众中的积极影响,凝聚民心,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下了良好群众基础。正如当时负责群众运动的邓发所说:群众运动对于我们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的一切政策通过群众运动来执行,为了进行长期战争,达到各方面的进步,我们必须依靠老百姓,我们若是不想失败,我们就不能依靠官僚方法或专制,我们必须动员、唤醒、教育、领导老百姓自己来想办法,这就是我们发动群众运动的目的。亲历延安考察的美国记者斯坦因对此也有客观的评价: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运动的教育努力,的确是完全实际的,而且是民主的,在政治方面它不是压制的,它强调斗争的因素,在一个落后的社会中只有利用斗争才能够动员人民,提高他们在战争中的用处,达成真正的社会改革。当时,各种群众组织层出不穷,活动频繁多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巧妙地与艺术、文学、秧歌、地方戏、黑板报等各种民间的通俗的文艺形式,特别是地方性的歌谣、戏剧、说书等形式联系起来,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了很大作用。1936年11月成立的中国文艺协会倡导文艺走战斗化、大众化之路。1937年11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倡导文化界的任务是:第一要适应抗战;第二要大众化、中国化。1938年9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先后出版《大众文艺》、《中国文艺》等刊物,号召文艺工作者努力使文艺的影响突破过去狭窄的知识分子圈子,深入到广大的抗战大众中去,提倡文艺大众化。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也是值得借鉴的。与延安时期相比,尽管时代改变了,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一精髓,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首先,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像延安知识分子一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次,新时期文化界统一战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重要的联合对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为知识分子的成长和杰出人才的涌现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当代知识分子要向“三贴近”转型。当代知识分子要在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做到深入浅出,简明而不简单、具体而不抽象、通俗而不粗俗、生动而不庸俗、雅俗而不低俗、易俗而不媚俗。还要做到趣味化,即注意运用艺术的手腕、生活的情调和健康的幽默去调和枯燥艰涩的知识和艰深的理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与真理握手。值得强调的是,借助基层组织是知识分子实现“三贴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便捷之途。第四,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来说,学术研究固然要有深度,但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学术研究和服务实践的关系,二者如何能够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实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既要当好“书呆子”又要当好“鼓动家”,向复合型知识分子转型。正如毛泽东所要求的: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