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新政引发隐私地震:用户隐私“被透明”(3)

谷歌新政引发隐私地震:用户隐私“被透明”(3)

出售用户隐私带来巨额利润

伴随社交网站、微博客的风生水起,用户在分享信息的同时,个人隐私被商业利用或者被曝光的频度也在日益加快。

以英国为例,目前大约有700万人正在使用微博客网站推特(Twitter)。每天发布各种各样的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等内容的信息给自己的“追随者”,透过它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购物偏好。人们放心地在推特上发言,随时报告自己的行踪,多数人都相信在一个星期以后这些“推文”对于其自身社交圈子以外就不再可得,因为那时在网站上这些内容是不可搜索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2月28日的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推特在后台对这些过期推文进行了归档——大概每天有2.5亿条,而且推特已经达成了一个将会允许英国Datashift公司查看所有自2010年以来“推文”的交易。

“我们不仅仅会搜索例如‘耐克’这样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搜索所有与这个公司相关的人、产品和链接,然后将信息分割给各个不同部门,例如市场、产品和消费者偏好。”Datashift的创始人尼克·哈尔斯特德说。

Datashift会向其他公司索要最高1万英镑的费用用于每天分析所有提到过他们产品和服务的“推文”。它声称,在公司的待服务名单上有1000家客户在等待浏览这份巨大的档案以帮助精准广告定位以及推出新的营销计划。一切都在证明着“那些过时推文变成了推特新的巨额利润来源”。

事实上,这种被我们这些网络用户看来有些“后脊背发凉”的事件,在社交网络一直都存在着。早在2007年,脸谱就曾陷入到一场声势浩大的“隐私门”漩涡中。他们推出的广告平台Beacon可以跟踪用户在40多个第三方伙伴网站上的活动,并且“明目张胆”地将用户信息记录保存下来,将记录共享给用户在脸谱网站的好友们。甚至,用户在退出脸谱后,脸谱仍会在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监视”和记录用户的网络行踪。今年2月底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脸谱已经“承认”,为了推出自家的消息服务,曾试图读取用户的短信内容。

可见,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成了许多行业的制胜法宝。对于这些网络社交平台来说,用户隐私的保护和商业价值的开发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巨大的悖论。而对于商家来说,都争先恐后地试图分食这块“精确广告”的大蛋糕。而每个用户也在不知不觉中都成为了广告的载体,尽管他们并不十分乐意。此时,用户的绝对隐私就沦为许多公司谋利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