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衰落
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平衡,而且这些变化仍在继续进行中。“新的秩序”仍然没有完全巩固,然而21世纪世界政治的主轴必然是中美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今天仍然是一个大国,它是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但是,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在独联体以外没有自己的军事基地。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领土和自然资源,军事实力也排在世界第二位。然而,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甚至没能进入全球前十名。
俄罗斯同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因为两国之间长达7000公里的边界线(中俄边境线应为4300公里,中苏为7600公里。——译者注)。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时,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家政权都处于危险之中,国力孱弱的情况下曾经一味追求片面的亲西方政策。而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俄罗斯的经济迅速下滑。
特别受到打击的是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而同一时期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则更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将中国1990年的工业指数定为100的话,到2000年就上升到448,2008年就到达了1000。20年内这样快速的工业增长无论在19世纪或是20世纪,在任何一个大国都没有发生过。而反观俄罗斯,2000年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1990年的60%,至2008年底,也只是恢复性增长了三分之一。在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俄罗斯的工业生产回落了10%—12%。最近20年内无论是中国工业的大幅增长还是俄罗斯工业的大幅下降,在其他大国都是不曾出现的。在1990—2008年间,美国的工业增长了70%,印度增长了3倍,独联体中情况最好的白俄罗斯增长了100%[1]。
俄罗斯近20年来经济衰退的同时,其东部地区的经济下滑更甚于其欧洲地区。整个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都变得萧条,其中个别地区简直成了灾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人口在1990—2008年间下降了约10%,个别的州下降了15%—20%[2]。
俄罗斯曾经有近10年无力稳定国内的政局,所以在这一时期无法制定稳定的和自信的对外政策,其中也包括对东方的政策。这些在中俄关系上也都有所体现,但是没有发生对抗性的事件。正是在这些年里中俄边界划界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中国大量采购俄制武器,解决了众多相关企业的生存问题。通过边境贸易等各种形式,中国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始执政,这些人在50年代时曾经在苏联学习或工作过,也懂得俄语。
当然,中国对叶利钦的反共政策和言论的反应比较消极。然而,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也不将国家关系同意识形态挂钩。中国针对苏联解体的宣传也只是说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