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从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出发,我们党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针,强调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党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特别是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目标,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
在作风建设方面,在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党内作风实际,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并着重强调“四个大兴”,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狠抓落实等,赋予作风建设理论以新的内容和内涵。
制度建设涉及很多具体领域,其中有一个很突出的领域,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按照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方针,围绕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特别是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目标,强调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总结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个新范畴,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新概念和新举措。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又鲜明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新概念和新任务,使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总思路。
民主与科学
《瞭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此相关的党建自身理论创新有什么?
江金权: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经验,十六大报告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科学论断,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党内民主建设这个理论命题和实践范畴,并系统提出党内民主建设的总体思路,即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又将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任务具体化,包括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创新举措,用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和完善了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我们党历来追求党的建设科学化。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并明确概括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现途径,即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前面的梳理和概括,也可以反映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展。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不仅成果丰硕,而且重大命题多、原创性理论观点多,其中不少观点和范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没有的,而且在十六大以前也没有形成或者没有系统提出来。这些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宝库中弥足珍贵的最新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