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之树何以常青(5)

党建理论之树何以常青(5)

这些特点,可以分别用根本性、持续性、全面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来概括。这些特点,标志着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力度、深度、广度进入一个新境界。

着眼于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

《瞭望》:执政党的建设影响全党全国的命运,其理论创新与一般学术研究有何不同?

江金权: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一定要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是以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发展为目的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动力,给党的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矛盾。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成果,正是在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来自实践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针对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复杂形势,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新范畴;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任务;针对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提出了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新要求;针对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提出党建工作要充分运用新型媒体的新思路,等等。

这就启示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从实践中发现理论课题,从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营养。

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与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党的建设理论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相生相伴的。

十六大以来,改革创新这条红线贯穿党的建设全部实践,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同时推进、相互促进,许多理论创新观点直接来自对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不少创新理论直接转化为制度创新,三者统一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比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产生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而对这些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就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完善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这就启示我们,实践创新是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先导,制度创新既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晶同时又是新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条件和起点。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与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课题和思想养料,通过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指导,并及时将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建设,从而实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解放思想,善待历史

《瞭望》:实践并不会自动导致理论创新,如何防止头脑僵化或浅尝辄止?

江金权: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创造性活动,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思维创新,勇于出新和超越。实践是理论创新之源,但如果没有思维创新,则实践成果至多能上升到经验层面,而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更谈不上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