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境界
《瞭望》: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缘何显得如此丰富多彩?有何特点?
江金权:抓住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抓住党的建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无论是提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这些重大命题,还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无论是提出党的建设的主线,还是提出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回答的都是关系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都对党的建设实践产生了重大指导作用,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实践发展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与时俱进、持续推进的,不仅提出理论创新成果量大、密度大,而且一些重大命题的理论创新是不断深入的。比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及党的建设的主线这前后相继的三大理论,就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而持续进行的理论创新
着眼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不局限于执政党建设某几个点上,它涵盖了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本要求、党的建设五大领域等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有一系列创新观点,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理论创新。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反映时代变化,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比如,当今时代知识创造、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快,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对每一个个人,学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正是根据这么一个时代特征,我们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理论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
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一系列思想观点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体现出完整的系统性,其基本指向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虽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追求。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过程,正是认识和揭示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是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所形成的一系列创新观点,都是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指向的。
着眼于指导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深深植根于我们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中,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无论是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还是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战略任务,无论是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的创新,还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完善,都是实践提出的课题,都是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也都对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引领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