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太:中国崛起的内在驱动在哪(2)

陈红太:中国崛起的内在驱动在哪(2)

为了应对这样一种态势,江泽民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实际就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需要的科学回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的需要。过去始于党的八大作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需要作出发展性修正。“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足以完全准确的概括尤其是发达地区人们目前的基本需求,自由、法治、民主、公正、平等、公益等项权利的制度需求,都已经提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日程。

科学有效执政更需法治民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与邓小平南巡讲话一脉相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三个执政”实质是对如何实践党的“有效执政”的最集中概括和经验回答。作为实现和保证党的有效执政的根本要素之一的科学执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和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最大优势就是致力于以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和检验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按科学规律办事,以求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大成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概括总结为“五个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任人唯贤、群众路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按照这些基本点开展党的执政活动,就能够达到党的科学执政的预期目标。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使人最印象深刻的,是有关经济建设过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的论述,反映了老人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殷切期待和急切心情。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而言,过几年仍要上一个新台阶,不过这个台阶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方面的,更包括法治民主和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和落实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应该是科学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具体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法治民主和自由权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基本需求,不仅仅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法治保障和规范权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人大政府立法、决策和管理以及基层自治都离不开人民民主的权利参与和法治保障。这就要求党的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必须成为党在新时期执政的基本理念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法律和制度本身是一种规范,同时对于能够自觉遵循和熟练驾驭法制的政党来说也是一种执政的最有效工具。善于在法治范围内、运用法制实现执政目标,实际上早已成为现代化政党的基本素质和执政能力。民主执政既包含了党的执政目的也内含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技术。无论是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还是协商性政党制度,利用选任问责、评议问责和激励,利用社会功能组织和区域自治组织以及民众参与政治录用、决策、动员和沟通等政治过程,都是现代化民主政党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参政与执政手段和基本功。在法治民主化方面,科学发展还可以再上一个大大的台阶。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