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选集》上卷注释

《刘少奇选集》上卷注释

  〔1〕"五卅"运动 指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九二五年五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五月十五日枪杀了著名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并伤十余人。五月三十日,当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示威时,一百余名遭巡捕(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更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爱国群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六月,英、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继续进行屠杀。这些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第1页。
  〔2〕奉直军阀 即奉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奉系军阀是指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奉天省(今辽宁省)籍军阀集团;直系军阀是指以冯国璋、曹锟等为代表的直隶省(今河北省)籍军阀集团。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并占据着东北、京、津及直隶北部、山东北部;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占据着直隶南部、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第1页。
  〔3〕这里是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第2、171页。
  〔4〕廖仲恺(一八七七--一九二五),广东惠阳人。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积极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一九二四年国民党改组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工人部部长、农民部部长、黄埔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部长、军需总监等职。一九二五年八月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第4页。
  〔5〕中国国民党 是孙中山创立的政党。一九○五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和北洋军阀袁世凯实行妥协,基本上成了官僚政客集团。一九一四年,为了反对袁世凯的统治,孙中山领导一部分国民党员组成中华革命党,一九一九年十月,又改为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依靠这一合作进行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这个时期的国民党,具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性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基本上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集团。--第4、15、20、35、55、77、89、95、110、176、229、234、246、290、309、371、373、379、387、400、411、421、426、433页。
  〔6〕苏维埃 是俄文Совет的音译,意即会议或代表会议,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权力机关的名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建立的革命政权也称苏维埃政权,它所控制的地区称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第11、19、32、39、49、75、245、319、389、415页。
  〔7〕黄色工会 原指为资产阶级所收买、控制的工会。一八八七年法国蒙索明市工人罢工,资本家收买工贼组织了一个假工会,来破坏工人罢工。当时罢工工人打碎了这个工会会所的玻璃窗,资方改用黄纸糊窗子。从此,资本家操纵的工会被称为黄色工会。中国的黄色工会是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所控制的工会。--第14、28、37、62页。
  〔8〕当时上海出版业工会,是国民党改组派操纵的一个工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大东书局工人举行罢工时,出版业工会曾发动商务、中华、世界、民智等书局工会发表宣言,表示支持。大东书局的工头为了执行资本家的命令,破坏罢工,就带领工人退出出版业工会,并进行复工。大东书局党组织的负责人,没有识破资本家和反动工头的阴谋,并且不懂得在出版业工会内部发展革命力量的重要性,从左的错误观点出发,为了摆脱出版业工会的领导,也赞同退出黄色工会。--第14页。
  〔9〕赤色工会 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第14、28、37、62页。
  〔10〕指一九二八年七月九日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职工运动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六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决议案》,一九三○年九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的《职工运动决议案》等文件。--第14页。
  〔11〕作者在此文中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应参加黄色工会去争取群众,批评了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但沿用了当时中央文件中"消灭黄色工会"的提法。--第15页。
  〔12〕蒋派 指国民党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派。--第15页。
  〔13〕改组派 是中国国民党的派别之一。一九二八年底,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因不满蒋介石独揽权力,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形成了国民党中的改组派。--第15页。
  〔14〕汪精卫 (一八八三--一九四四),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一九二五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一九三八年底公开投降日本帝国主义,一九四○年在南京成立傀儡政府,任主席。--第15、173、276页。
  〔15〕国际五次大会 指一九三○年八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第16页。
  〔16〕布尔什维克 是俄文Болъшевик的音译,意即多数派。一九○三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展开激烈的斗争。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获得了多数票,称为布尔什维克。此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曾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第17、24、40、64、71、163、184、220、227、292、334、414页。
  〔17〕见列宁《怎样组织竞赛?》(《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3页)。--第21页。
  〔18〕李立三(一八九九--一九六七),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党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领导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主张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定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这种左倾错误,称为"立三路线"。同年九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李立三本人在会上也承认了错误,随即离开了中央的领导岗位。以后,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他改正了错误,在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第23、71、296、334页。
  〔19〕"六大"的决议 指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二八年七月九日通过的政治决议案。--第25页。
  〔20〕指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第25、57、245页。
  〔21〕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进攻沈阳。驻沈阳和东北其他地方的中国军队(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使日军迅速地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这次事件被称为"九一八"事变。--第25页。
  〔22〕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进攻,当时驻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和上海人民一起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英勇抗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这次抗战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出卖终于失败。这次事件被称为"一二八"事变。--第25、253页。
  〔23〕王正廷 (一八八二--一九六一),浙江奉化人。一九二八年六月起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执行蒋介石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学生到外交部请愿,激于义愤,将他痛打。同年九月三十日王被迫辞职。--第27页。
  〔24〕上海工联 即上海工会联合会,是上海各赤色工会的联合组织。一九二九年六月成立,一九三六年结束。--第28页。
  〔25〕反帝同盟 指一九二八年八月成立的上海反帝大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第28页。
  〔26〕民众抗日会 即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六日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抗日组织。--第28页。
  〔27〕左联 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年三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一九三六年初,为了更广泛地组织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第28页。
  〔28〕社联 即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团体。一九三○年在上海成立,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后其成员大部分参加各界救国会,社联即停止活动。--第28页。
  〔29〕灰色团体 指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或由与党有联系的进步分子组织的,但不以革命面目出现因而可能避免受国民党反动政府压迫的群众团体。--第29、62页。
  〔30〕大革命 指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第32、48、77、172、241、246、290、308、375、411、425页。
  〔31〕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比李立三更左的指导思想批判李立三的错误,使左倾错误更加发展,并开始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作者在此文中对四中全会的看法,是当时党内对四中全会的一般认识。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四中全会的错误作出了正式的结论。--第32、56、247页。
  〔32〕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号召建立由各党派联合组织的国防政府和由各抗日武装部队联合组织的抗日联军。这一主张后来未能实现。--第33、39、86页。
  〔33〕工厂法、工会法 是国民党政府在一九二九年公布的。--第35页。
  〔34〕苏维埃劳动法 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一九三一年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同年十二月颁布。劳动法体现了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巩固与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原则。--第36、71页。
  〔35〕民族扫墓运动 是国民党于一九三四年发动的清明节祭扫黄帝陵及中华民族其他历史人物陵墓的运动。--第36页。
  〔36〕一九三四年二月,蒋介石在进行军事"剿共"的同时,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生活军事化、艺术化"等为口号,宣扬封建道德和法西斯主义。当时我党领导工人群众开展合法斗争,曾利用新生活运动要求人们过"整齐清洁"生活的虚伪口号,向统治者争取工人群众的经济利益。--第36页。
  〔37〕京东与保属的干部 即中国共产党冀东特委和保定特委所属的干部。--第42页。
  〔38〕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一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和指挥伪蒙军,两次向馁远东北部进攻,当地驻军傅作义所部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奋起抗战,击溃了日军和伪蒙军,并于十一月下旬乘胜收复了百灵庙等地。这就是绥东事件。--第50页。
  〔39〕晋绥当局 指当时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及其所属的三十五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第50页。
  〔40〕冀察、南京当局 指当时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蒋介石。--第50页。
  〔41〕牺牲封建地主的利益 指中国共产党当时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党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一九三七年二月,中共中央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同年八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第52页。
  〔42〕指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第55、72页。
  〔43〕"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以及关于农民斗争、职工运动、党的组织问题的决议,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坚决地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但是,这次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不认识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组织恰当的反攻或必要的退却,在组织上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因而为后来的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第56页。
  〔44〕见斯大林《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43页)。--第57页。
  〔45〕见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2页)。--第63页。
  〔46〕指毛泽东一九三七年五月七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第69页。
  〔47〕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曾规定:党在政府、工会、农会、合作社及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凡有担任负责工作的党员三人以上者即成立党团;党团的任务是在各该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指导党员为加强党的影响、实现党的政策而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把"党团"改称"党组"。--第70页。
  〔48〕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危急形势下,以张学良将军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将军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亲自赶到西安积极部署"剿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杨联合行动在西安附近的临潼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准备乘机发动大规模内战,牺牲蒋介石以便取而代之。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经过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等同志的艰苦工作,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73、250页。
  〔49〕东北军 即张学良统率的原东北边防军。西北军指杨虎城统率的第十七路军。--第74页。
  〔50〕北洋军阀 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一八九五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一九○一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地位,培植党羽,形成了控制中央和许多省份的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一九一六年袁死后,这个集团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一九二六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一九二七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一九二八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历时十七年的北洋军阀从此覆灭。--第76、172页。
  〔51〕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精神,派遣一批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并参与国民党各级的领导工作。党内合作的形式即指这种统一战线形式。--第77页。
  〔52〕十年苏维埃运动 指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和保卫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运动。--第77页。
  〔53〕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四项原则,其内容是:第一,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的动员口号。第二,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第78页。
  〔54〕芦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芦沟桥距北京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门户。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在这里向中国驻军进攻。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战,从此开始。--第80、117、230、253页。
  〔55〕领导战争的政党与军政当局 指国民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集团。--第81页。
  〔56〕八路军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力之一。一九三七年八月,依据与国民党政治谈判的结果,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同年九月,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八路军一直在敌后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粉碎了日、伪军的反复"扫荡",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屡次进攻。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八路军已发展到九十余万人。--第81、92、94、173、231、238、243、251、305、315页。
  〔57〕会门 是旧中国的民间结社,有三合会、哥老会、大刀会、在理会、洪门等。这些组织的成分主要是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者、流氓无产者等,他们以宗教迷信为联系纽带,有的还拥有武装。一些会门曾进行过反抗官僚、地主压迫的斗争。由于这类组织的落后性,也往往容易被反动统治阶级和地主豪强势力甚至日伪所利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团结一切抗日民众组成统一战线,曾对一些会门采取了联合和争取的策略。--第84页。
  〔58〕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各地人民和国民党一部分在东北的爱国军队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这些武装通称东北义勇军。--第84、95页。
  〔59〕民团 是旧中国农村中地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组织的武装。--第85、91页。
  〔60〕伪蒙军 指以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为总裁的伪蒙古军政府所属军队。--第85页。
  〔61〕维持会 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沦陷区指使汉奸建立的临时性的地方政权。--第88页。
  〔62〕复选制 是间接选举的一种形式。先由选举人选出代表,称初选;再由代表投票选举,称复选。--第89页。
  〔63〕聂荣臻 (一八九九--),四川江津人。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90页。
  〔6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很多都是在两省或几省交界的地区,所以称为边区,如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等。--第90、96、259、363页。
  〔65〕宋劭文 (一九一○--),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山西省五台县县长、山西省第一区政治主任公署主任、专员公署专员。一九三八年一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时被选为主任委员。--第90页。
  〔66〕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其要点是: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全国军事总动员;三、全国人民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六、实行为抗战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第91页。
  〔67〕累进税 是随着纳税人应该纳税的收入(或财产价值)的增加而递增税率的税,收入越高,交税的比率越高。--第91页。
  〔68〕民先队 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组织的青年团体。一九三六年二月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民先队员参加了抗战和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工作。国民党统治地区的民先队组织,一九三八年被蒋介石政府强迫解散。解放区的民先队组织,后来并入更广泛的青年团体--青年救国会。--第91、96、249页。
  〔69〕蒋、阎 指蒋介石、阎锡山。--第91页。
  〔70〕绥远 原是一个省。一九五四年撤销,辖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第91、371页。
  〔71〕贺龙(一八九六--一九六九),湖南桑植人。当时任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师师长。--第92页。
  〔72〕关向应(一九○二--一九四六),辽宁金县人。当时任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师政治委员。--第92页。
  〔73〕战委会 即战地动员委员会,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等地建立的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它是发动群众参加和支援抗战的动员机关,又是游击战争的领导机关。在有些地区,国民党的政权机关撤走后,它还起过政权机关的作用。--第92、255页。
  〔74〕牺盟会 即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是一九三六年九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建立的一个地方性的群众抗日团体,在山西省的抗日战争中曾起了重大的作用。阎锡山在牺盟会建立初期表示支持。后来蒋介石、阎锡山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公开摧残牺盟会,许多牺盟会的干部和群众中的进步分子遭到杀害。原牺盟会中坚持抗日的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进行抗日斗争。--第93、261页。
  〔75〕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抗战,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由于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抗战发展壮大起来,因而不许人民群众起来抗战,只实行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片面的军事抗战。--第94页。
  〔76〕国际上调解"中日冲突"的活动 指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英、美、德等帝国主义企图以牺牲中国权益为条件来结束中日战争的调解活动。这一年八、九月间,英、美等国多次表示愿意出面"斡旋",十一月间在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和平解决"中日冲突"的办法,但未能取得结果。与此同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多次向蒋介石政府提出和谈条件,实行劝降,受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第94页。
  〔77〕见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6-77页)。--第98页。
  〔78〕、〔79〕、〔80〕本文一九八○年三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编辑部注:在这三处的"反革命"一词后面,在一九六二年版都加了"和改良派"四字。这不是作者本人加的,而是本书的编辑人员加了而经过作者同意的。现在这三处仍按一九四九年版。--第99页。
  〔81〕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公元前四七九),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立者。这里的引文见《论语·为政》。--第101页。
  〔82〕孟子(公元前三七二--公元前二八九),名柯,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这里的引文见《孟子·告子下》。--第101页。
  〔83〕见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73页)。--第101页。
  〔84〕见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5页)。--第104页。
  〔85〕见《恩格斯致约·菲·贝克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9-450页)。--第104页。
  〔86〕见斯大林《致〈工人报〉》(《斯大林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6页)。--第104页。
  〔87〕见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斯大林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63-164页)。--第105页。
  〔88〕见《孟子·告子下》。--第106页。
  〔89〕曾子(公元前五○五--公元前四三六),名参,春秋时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生。这里的引文见《论语·学而》。--第109页。
  〔9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名《诗》,后世称为《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内分《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这里的引文见《诗经·卫风·淇奥》。--第109页。
  〔91〕三民主义 是孙中山对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第110、174、261页。
  〔92〕总理遗嘱 指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病危时的遗嘱。全文如下:"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第110页。
  〔93〕见《论语·乡党》。--第111页。
  〔94〕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99-500页)。--第112页。
  〔95〕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第119页。
  〔96〕、〔97〕见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4、294页)。--第119页。
  〔98〕见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68页)。--第119页。
  〔99〕见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2页)。--第120页。
  〔100〕见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68-269页)。--第120页。
  〔101〕见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0-201页)。--第126页。
  〔102〕本文一九八○年三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编辑部注:这里的引文以前各版在"由于这一切原因,"以下,省略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等字。作者可能因为重点是要说明消灭阶级必须经过非常"艰难的工作和斗争",所以作了这种省略。考虑到这里的省略不免对引文原意有所影响(这与上一段引文中的省略不同),现在加以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把这种省略说成是作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所谓证明。凡是能够看懂这段文字的真实意义的人,都会明白这种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第126页。
  〔103〕见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第126页。
  〔104〕指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一八八一--一九四八)。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路德维希访问苏联时,曾受到斯大林接见。详见《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8-312页)。--第128页。
  〔105〕彼得大帝(一六七二--一七二五),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皇帝。--第128页。
  〔106〕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88页)。--第130页。
  〔107〕见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第132页。
  〔108〕见《孟子·滕文公下》。--第132页。
  〔109〕见《论语·子张》。原文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第132页。
  〔110〕慎独 是儒家的用语,意思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原文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第133页。

  〔111〕斯达汉诺夫(一九○六--),苏联顿巴斯的采煤工人,煤炭工业中的著名革新者。由于他运用新技术和改进劳动组织,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日创造了在五小时四十五分钟内用风镐采煤一百零二吨的记录,相当当时定额的十四倍。这一先进事例很快得到广泛传播,并发展成为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即斯达汉诺夫运动。--第143页。
  〔112〕阿比西尼亚 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的东北部。--第144页。
  〔113〕见《伊索寓言》中的《蝙蝠与黄鼠狼》。故事是:一只蝙蝠跌在地上,被黄鼠狼捉住,他请求饶命。黄鼠狼说不能放他,因为黄鼠狼生来是与鸟类为敌的。蝙蝠说他并不是鸟,而是老鼠,因此就被放了。后来他又跌在地上,被另一只黄鼠狼捉住,他请求不要吃他。黄鼠狼说自己恨所有的鼠类,蝙蝠说他并非老鼠,乃是蝙蝠,就又被放走了。蝙蝠就这样地两次改了他的名字,救了性命。--第147页。
  〔114〕陈独秀(一八八○--一九四二),安徽安庆市(原怀宁县)人。一九一五年九月起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九一八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六年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其后,对于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否认无产阶级应当继续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后和托派分子相结合,一九三一年五月曾被中国的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一九三二年九月被国民党逮捕,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狱。--第148、218、241、280、296、334页。
  〔115〕张国焘(一八九七--一九七九),江西萍乡人。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第二、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一九三一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一九三五年六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会合后任红军总政委。他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另立中央。一九三六年六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并和二、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十二月到达陕北。一九三七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一九三八年四月,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随即被开除出党。--第148页。
  〔116〕抗大 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第150页。
  〔117〕见斯大林《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01-502页)。--第152页。
  〔118〕见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59页)。--第154页。
  〔119〕、〔120〕见斯大林《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7页)。--第161、162页。
  〔121〕见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9-310页)。--第162页。
  〔122〕新四军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力之一。一九三七年十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谈判的协议,决定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并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军部成立,下辖四个支队。随即挺进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对国民党顽固派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重整了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部队改编为七个师,继续坚持抗战,创立、发展和巩固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新四军发展到三十多万人。--第168、173、231、244、266、315、372页。
  〔123〕两个特委 指中共江北特委和中共苏北特委。--第169页。
  〔124〕革命的三民主义也称"新三民主义",详见本书注91.--第171页。
  〔125〕北伐战争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并组织了革命军队。一九二六年五月,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军向湖南挺进。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八月在湖北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十一月在江西歼灭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十二月占领福建、浙江,一九二七年三月进入南京、上海。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战斗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并组织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支援北伐,所以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和七月十五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篡夺。--第172、290、333页。
  〔126〕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解放区的抗日民主政权领导成员的组成,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故称"三三制"。--第174、225、283页。
  〔127〕抗战建国纲领 是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内容包括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这个纲领对人民作了某些让步,如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许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后来由于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纲领中对人民的某些让步没有兑现。--第175页。
  〔128〕欧洲社会民主党 是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等的统称。这些党大多成立于巴黎公社失败后到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发展时期。早期曾对各国工人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十九世纪末年以后,各国党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迅速滋长,绝大多数的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了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党内的左派则分裂出去,在一九一九年以后陆续成立各国共产党。--第179、297页。
  〔129〕见斯大林《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7页)。--第181页。
  〔130〕见斯大林《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7-498页)。--第181页。
  〔131〕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一八四六年九月在伦敦成立,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马克思和恩格斯主持的第一国际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与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斗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巩固了各国工人的国际团结。一八七六年七月,根据马克思的提议,第一国际正式宣布解散。--第182页。
  〔132〕第二国际 是各国社会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一八八九年七月在巴黎成立。在恩格斯的指导和影响下,第二国际初期基本上保持了革命的立场。一八九五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迅速滋长,以伯恩施坦为首的右派和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占据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公开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陷于破产。--第182页。
  〔133〕一九○三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党章时,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反对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在投票选举党中央机关时,该派只获得少数选票,故称为孟什维克(孟什维克是俄文Менъшевик 的音译,原意为少数派)。他们的观点被称为孟什维主义。--第183、290页。
  〔134〕俄国的经济主义派 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以普罗科波维奇、库斯科娃为代表。他们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认为工人运动的任务只是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经济主义派即因此而得名。一八九九年曾发表宣言,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要求放弃建立无产阶级的独立政党,放弃工人阶级独立的政治要求。列宁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同经济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第183页。
  〔135〕工团主义 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机会主义思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地流传很广。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人。工团主义者反对政治斗争,否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由工会领导和组织生产,以工会代替国家机构。--第183页。
  〔136〕左派共产主义的一派 指一九一八年一月布列斯特和谈时期俄共(布)党内出现的一个左倾机会主义集团,核心人物是布哈林、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皮达可夫和拉狄克等。他们反对缔结布列斯特和约,认为继续同帝国主义进行战争可以促进国际革命,只有在西欧各国革命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才能巩固。一九一八年四月,在苏维埃政权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他们反对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在企业中建立纪律和实行经济核算,认为这是恢复资产阶级秩序。列宁同左派共产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左派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八年夏承认了错误。--第189页。
  〔137〕布列斯特和约 指一九一八年三月苏维埃俄国在俄国西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城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所签订的和约。按照这个和约,苏俄丧失领土并付出巨额赔款。这是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而采取的一种革命妥协。一九一八年十一月,随着德国的被战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废除这个和约。--第189页。
  〔138〕关于工会问题的论争 是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在一九二○年十一月初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上挑起的。托洛茨基反对对工人采取说服方法,反对在工会里扩大民主,而主张把军事方法搬到工会里来,并提出了立刻把"工会国家化"的要求。列宁先后发表了《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等文章,批判了托洛茨基的错误。--第189页。
  〔139〕召回派 是俄国一九○五--一九○七年革命失败后,在布尔什维克队伍中产生的左倾机会主义派别。代表人物有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阿列克辛斯基、波克罗夫斯基。他们主张放弃一切合法斗争,拒绝参加工会、合作社以及其他合法的组织,并要求从第三届国家杜马中召回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因此被称为召回派。一九○九年六月召回派被开除出布尔什维克组织。--第189页。
  〔140〕托派 是托洛茨基派的简称,原为联共(布)党内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列宁主义的一个政治派别。这里指中国的托派。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投降主义者,采取了托洛茨基主义立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当时就只能进行所谓以"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而取消革命运动。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托陈取消派"。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陈独秀等人被开除出党后,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撮合下,同其他托派分子相结合,在一九三一年五月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同盟"。陈独秀被推为总书记。不久,它的领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逮捕,这个组织遂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还在继续进行活动。--第199页。
  〔141〕中国党秘密活动的十年 即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在国民党统治区只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第221页。
  〔142〕《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 是一九四一年刘少奇在华中局党校的讲话。《红旗》1980年第14期重新发表了这篇讲话。--第226页。
  〔143〕庞友兰(一八七四--一九四七),江苏滨海人,苏北开明绅士。一九四二年十月被选为盐阜区参议会副议长。--第227页。
  〔144〕减租减息 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的初期,在新解放的地区也曾实行过这一政策。--第229、233、283、310、351、381页。
  〔145〕整顿三风 是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提出的,他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称为"三股歪风",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第232页。
  〔146〕《联共党史》 即一九三八年由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主编、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第234、397页。
  〔147〕参见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和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第238、350页。
  〔148〕四项动员 指一九四○年晋绥地区动员筹粮、筹款、做军鞋和参军。--第240页。
  〔149〕收回英租界 指一九二七年收回汉口英租界。同年一月三日,武汉人民举行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集会。当宣传员在英租界附近广场演说时,英帝国主义公然指使大批武装水兵用刺刀驱赶听讲群众,当场刺死中国海员一人,刺伤群众数十人。英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暴行,激起了武汉各界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要求武汉国民政府向英国当局提出强烈抗议。一月五日,武汉数十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大会。会后革命群众英勇地驱逐了英国巡捕(租界内的警察),占领了英租界。武汉国民政府接受群众的要求,派军队进驻租界,正式收回了汉口英租界。--第241页。
  〔150〕"八一宣言" 即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布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第245页。
  〔151〕"华北事变" 指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出卖华北主权的一系列事件。这一年五月底,日本帝国主义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各种无理要求。六月初,国民党政府在华北的代表何应钦开始与日方秘密会商。七月六日,何应钦正式致函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接受了日方要求,这就是所谓"何梅协定"。六月二十七日,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代理主席秦德纯又与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以换文方式达成协议,通称"秦土协定"。按照这些协定,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随后,日本帝国主义更策动汉奸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五省脱离中国。十月,日本帝国主义指使汉奸在河北省东部举行暴动,一度占领了香河县城。十一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来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十二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第245页。
  〔152〕宋哲元(一八八五--一九四○),山东乐陵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河北省政府主席。--第246页。
  〔153〕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爱国游行示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的学生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十六日,学生和市民一万余人,再度举行示威游行。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形成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这次运动,历史上称"一二九"运动。--第246、308页。
  〔154〕这里是指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246、296页。
  〔155〕遵义会议 指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和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错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第247页。
  〔156〕"六大" 指一九二八年六、七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247、317页。
  〔157〕指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为抗日救国宣言》。--第248页。
  〔158〕张东荪(一八八六--一九七三),浙江杭州人。当时是国家社会党的首领及《自由评论》的编辑。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张东荪在《自由评论》第10期上发表《评共产党宣言并论全国大合作》一文,对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进行了评论,文章虽表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但也有错误观点。刘少奇写了《关于共产党的一封信》,署名陶尚行,发表在《自由评论》第22期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批评了张东荪的错误观点。--第248页。
  〔159〕走私 原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进出国(边)境的行为。这里指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华北的经济侵略,非法偷运和武装护运大量日本货物入口,占领中国市场,打击中国的民族工业。--第248页。
  〔160〕《火线》 是中共河北省委的内部刊物。一九三三年三月在天津创刊,秘密发行。一九三八年转移至平西根据地出刊。--第250页。
  〔161〕即本书《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一文。--第250页。
  〔162〕冀东抗战 指一九三三年三月,中国军队在冀东喜峰口一带长城线上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役。由于蒋介石集团坚持对日妥协政策,这次抗战以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而结束。--第253页。
  〔163〕国共宣布合作 指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国民党被迫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二十三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254页。
  〔164〕宋时轮(一九○七--),湖南醴陵人。当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该纵队第十二支队司令员。--第254页。
  〔165〕北方局的书面决定 指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北方局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即本书《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一文。--第256页。
  〔166〕察哈尔 原是一个省,一九五二年撤销,原辖区分别划归河北、山西两省。--第258、371页。
  〔167〕韩复榘(一八九○--一九三八),河北霸县人,国民党地方军阀。当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下,不战而逃,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至一九三八年一月初的十多天时间里,放弃了山东中部和西南部的大片国土。--第258页。
  〔168〕阎锡山(一八八三--一九六○),山西五台人,长期统治山西省的军阀。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督办等职。一九三二年后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第261页。
  〔169〕绥远事变 这里指绥东事件,见本书注38.--第261页。
  〔170〕决死队 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它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山西人民的抗日武装,在山西的抗日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决死队建立初期,曾得到阎锡山的支持,后来蒋介石、阎锡山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发动"十二月事变",妄图消灭决死队,但未能得逞。--第262页。
  〔171〕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九日,王明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时提出"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的口号。他对统一战线的主张和依据这种主张而采取的行动以后被概括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实践证明这一口号是错误的,一九三八年十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批评并纠正了这一口号。--第265页。
  〔172〕博古 即秦邦宪(一九○七--一九四六),江苏无锡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一九三八年起先后任中共长江局、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长。--第266页。
  〔173〕六中全会 即一九三八年十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公议。全会确定了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批判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266、361页。
  〔174〕一九四○年十月,国民党军事当局强令长江南北和黄河以南坚持抗日的新四军、八路军全部开赴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驳斥这一无理要求,一方面从维护抗日大局出发答应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部队调到江北。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的新四军九千余人,取得国民党当局同意,向江北转移。部队行至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七、八万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经七昼夜浴血奋战,弹尽粮绝,除少数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接着,蒋介石又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进攻在华中、华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中国共产党严厉驳斥了蒋介石的反动命令,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部队。--第266页。
  〔175〕《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十月二十五日迁到重庆继续出版。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政府强迫停刊。--第268页。
  〔176〕李先念(一九○七--),湖北红安人。当时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275页。
  〔177〕彭雪枫(一九○七--一九四四),河南镇平人。当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九四一年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一九四四年九月在战斗中牺牲。--第275页。
  〔178〕吴芝圃(一九○六--一九六七),河南杞县人。当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第275页。
  〔179〕《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是国民党中央在一九三九年春秘密颁布的。这个文件规定采用各种法西斯统治的方法,控制、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破坏一切抗日的群众组织。在他们所认为的"异党活动最烈之区域",规定实行"联保连坐法",并在保甲组织中建立"通讯网",即建立反革命的特务组织,以便随时监视和限制人民的活动。--第276页。
  〔180〕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年中,美、英帝国主义曾多次酝酿牺牲中国以取得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这个阴谋因和一九三八年英、法两国通过与德、意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出卖给德国的阴谋相类似,所以叫做"远东慕尼黑",或称"东方慕尼黑"。--第276页。
  〔181〕反共高潮 指第一次反共高潮。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沦陷以后,国民党的反共活动日益加剧。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蒋介石下令蒋鼎文部侵占我陕甘宁边区的淳化、栒邑、正宁、宁县和镇原五县城;阎锡山在山西发动"十二月事变",进攻决死队等山西新军;一九四○年春,蒋介石又下令朱怀冰、石友三等部大举进攻我冀南和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予以坚决的反击,一九四○年三月消灭国民党三个师,肃清了盘踞在华北各解放区内部的反共顽固派。这样,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第278页。
  〔182〕第二次反共高潮 即一九四一年一月国民党阴谋策划的围攻皖南新四军的事件。详见本书注174.--第278页。
  〔183〕韩国钧(一八五七--一九四二),江苏泰县海安镇(今属海安县)人,是著名的开明绅士,曾多次参与调解苏北国民党顽军同新四军之间的磨擦。--第278页。
  〔184〕二次黄桥战斗 指著名的黄桥决战。一九四○年十月初,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指挥二十六个团三万余兵力向驻泰兴县黄桥镇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妄图消灭新四军苏北部队。新四军七千余人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奋起还击,激战四天,把韩部击溃。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军一万一千余人。--第280页。
  〔185〕韩德勤(一八九一--),江苏泗阳人。当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第280页。
  〔186〕参议会 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吸收党外人士参加政权而设立的,具有人民代表会议性质的机构。--第283页。
  〔187〕整风 即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参见本书注145.--第288、300、319、415页。
  〔188〕季米特洛夫(一八八二--一九四九),保加利亚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一九二一年任工会国际中央理事会理事,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三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回国后,任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第289、416页。
  〔189〕详见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季米特洛夫选集》,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56-157页)。--第289、416页。
  〔190〕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解放社1942年版,第19-21页)。今译文见斯大林《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130页)。--第295页。
  〔191〕彭述之(一八九六--),湖南宝庆人。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追随陈独秀积极推行右倾投降主义。大革命失败后,成为取消主义分子,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反党活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被开除出党,后成为托洛茨基分子。--第296页。
  〔192〕托陈取消派有其欧洲托派的衣钵真传 指中国的托陈取消派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与托洛茨基有直接联系。托陈取消派的纲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完全照搬了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主张。一九二九年,托派分子刘仁静由莫斯科经欧洲回国途中,曾专程前往土耳其会见托洛茨基,带回了托洛茨基为中国托派分子起草的纲领草案。这一草案被一九三一年五月召开的中国托派的统一大会接受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的政治纲领。--第297页。
  〔193〕整顿三风报告 指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三个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整顿党的作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和《反对党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第298页。
  〔194〕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会议 是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延安举行的。出席会议的有边区各工厂和生产合作社的厂长、工程师、技师和工人的代表共二百余人。会议总结了边区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讨论并确定了进一步发展边区工业的任务、方针和政策。--第302页。
  〔195〕邓发(一九○六--一九四六),广东云浮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等职。--第305页。
  〔196〕中央妇委 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第307页。
  〔197〕小陶即陶端予(一九二一--),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市。当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科干部。她在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期间创办的延安市杨家湾小学,成为全边区模范小学。--第308页。
  〔198〕伯乐相传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里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第313页。
  〔199〕指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第314页。
  〔200〕马克思主义小组或称共产主义小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一九二○年,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工人罢工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国外,东京和巴黎的中国留学生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第339页。
  〔201〕见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043-1044页)。--第343页。
  〔202〕、〔203〕见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045页)。--第343页。
  〔204〕见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044页)。--第343页。
  〔205〕参见斯大林《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斯大林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7页)。--第354页。
  〔206〕、〔207〕见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6页)。--第361页。
  〔208〕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95页)。--第361页。
  〔209〕国共谈判 指一九四五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和平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出现了内战危机。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八月二十八日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四十三天的谈判,十月十日发表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这个纪要中,国民党方面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人民的某些权利,但是却顽固地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以致无法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继续谈判。不久,蒋介石便撕毁协议,向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第371页。
  〔210〕热河 原是一个省,一九五五年撤销,原辖区分别划归河北、辽宁二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第371、373页。
  〔211〕红军 指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后,因中苏共同对日作战的需要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苏联军队。--第371页。
  〔212〕傅作义(一八九四--一九七四),山西临猗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第371页。
  〔213〕马占山(一八八七--一九五○),吉林怀德人。当时任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令。东北挺进军当时归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指挥。--第371页。
  〔214〕胡宗南(一九○二--一九六二),浙江孝丰(今属安吉县)人。当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这里是指他的第三十四集团军,这支部队于一九四五年八月由陕西进入河北,归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第371页。
  〔215〕冀热辽地区党的领导机关原称中共冀热辽区党委,军事领导机关称冀热辽军区,分别隶属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一九四五年九月,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因形势发生变化,并未付诸实施。十月,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分别隶属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原冀热辽区党委、冀热辽军区改为冀东区党委、冀东军区。--第372页。
  〔216〕李富春(一九○○--一九七五),湖南长沙人。当时任中共中央财经部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第372页。
  〔217〕林彪(一九○七--一九七一),湖北黄冈人。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当时在派赴东北途中。--第372页。
  〔218〕罗荣桓(一九○二--一九六三),湖南衡山人。当时任中共山东中央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治委员。--第372页。
  〔219〕陈毅(一九○一--一九七二),四川乐至人。当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第372页。
  〔220〕饶漱石(一九○三--一九七五),江西临川人。当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第372页。
  〔221〕晋冀鲁豫军区 成立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第372页。
  〔222〕黄克诚(一九○三--),湖南永兴人。当时是调至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第375页。
  〔223〕梁 即梁兴初(一九一二--),江西吉安人。当时任调至东北的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罗即罗华生(一九一○--),湖南湘潭人。当时任调至东北的山东军区第二师师长。--第375页。
  〔224〕内战时期解决土地问题所采用的方式 指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年的十年内战时期采取的没收地主一切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的政策。--第381页。
  〔225〕政协决议 指一九四六年一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其中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条文是:"实行减租减息,保护佃权,保证交租,扩大农贷,严禁高利盘剥,以改善农民生活,并实行土地法,以期达到'耕者有其田'之目的。"--第382页。
  〔226〕指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第383页。
  〔227〕《土地法大纲》即《中国土地法大纲》。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颁布。--第385页。
  〔228〕"五四指示" 即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见本书第377-383页。--第385页。
  〔229〕一九三七年二月,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七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又提出"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八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第385页。
  〔230〕指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二十一日刘少奇的《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第386页。
  〔231〕董老 即董必武(一八八六--一九七五),湖北红安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第394页。
  〔232〕刘 即刘伯承(一八九二--),四川开县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邓即邓小平(一九○四--),四川广安人。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第395页。
  〔233〕中央苏区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位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第395页。
  〔234〕参见列宁《〈火星报〉编辑部声明》(《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16页)。--第397页。
  〔235〕安泰 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母亲大地身上吸取力量,所向无敌。后被对手举在空中扼死。--第397页。
  〔236〕"客里空" 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新闻记者。后来我国新闻界借以泛指那些脱离事实、虚构浮夸、说空话的新闻报道作风。--第399页。
  〔237〕戈尔洛夫 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高傲自大、故步自封的前线总指挥。--第400页。
  〔238〕《申报》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刊。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第401页。
  〔239〕《人民日报》当时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创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第401页。
  〔240〕《大公报》一九○二年在天津创刊。曾先后出上海、汉口、重庆、桂林、香港等版。解放后,上海版于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七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继续出版。后移至天津,又迁北京,一九六六年停刊。现有香港《大公报》。--第405页。
  〔241〕黄维(一九○四--),江西贵溪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一九七五年特赦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第408页。
  〔242〕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409页。
  〔243〕白崇禧(一八九三--一九六六),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军阀。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剿匪"总司令。--第409页。
  〔244〕见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1页)。--第409页。
  〔245〕参见列宁《几个争论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7-458页)。--第411页。
  〔246〕参见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8页)。--第411页。
  〔247〕指一九三三年十月十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公布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第411页。
  〔248〕唐太宗(五九九--六四九),即李世民。唐代皇帝。--第413页。
  〔249〕魏徵(五八○--六四三),唐初政治家。唐太宗在位时,曾任谏议大夫和秘书监等职。--第413页。
  〔250〕参见斯大林《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12页)。--第415页。
  〔251〕资产阶级议会制度 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采用这种制度的国家,在宪法中规定议会为立法机关,并有组织或监督政府的权力。议会的权力大小在各资本主义国家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第415页。
  〔252〕指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第419页。
  〔253〕陈云(一九○四--),上海青浦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第421页。
  〔254〕李立三 当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第423页。
  〔255〕见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第428页。
  〔256〕新经济政策 是苏联一九二一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第428页。
  〔257〕托拉斯 是英文Trust的音译。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很高的程度后产生的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它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和与产品经营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在社会主义国家,托拉斯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第429页。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