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以李实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实证研究,所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被广泛引用。
2012年4月16日,李实接受《南风窗》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最新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已靠近0.5—危险警戒线,他疾呼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公共财政入手
《南风窗》:就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有人提出应该从财政改革入手,具体一点说,能否理解为是将“建设型财政”转为“民生型财政”?
李实:若仅就“收入再分配”也就是“二次分配”而言,政府是应当扮演主要的角色,从财政改革的角度入手也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包括收入再分配改革,还包括收入初次分配改革,比如公司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源价格的调整等,也包括其他一些难啃的骨头,比如灰色收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等。
《南风窗》:如何理解收入分配改革与公共预算改革之间的联系,能否说,对公共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与监督,才有更大的压力使更多财政向民生倾斜,并落实第二次分配的责任?
李实:公共预算,一方面包括财政收入,这方面的改革,更多的是考虑到政府税收结构的改变;另外一方面是财政支出,目前政府更多地将资金用到了投资、经济增长上,这就需要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做配套,使财政支出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同时公共财政要透明、要有制度监督、要有民众的参与,约束政府,使政府把钱用到刀刃上。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中国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确实比较低,大家都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过去总是有这样一个口号:先发展,后分配。 现在看来,不解决好分配,就没有发展。
《南风窗》:中国到了重新审视发展与分配问题的时候,对吗?
李实:中国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确实应该有一个发展目标的转变,包括发展思路的转变。能不能转过来,取决于我们这个时期的民主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一定要有制度配套,没有制度配套仅停留在口号上是不行的。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是一个收入再分配问题,而且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政治体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革,政府部门没有做出相应的转型,政府职权没有做出重新的界定,政府官员的行为没有受到相应的约束,那么原来设想的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可能会演变为垄断性的市场经济、权力操纵下的市场经济、扭曲的市场经济。原来设想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模式,可能演变为权力参与或者权力与资本勾结共同掠夺社会财富的分配模式。
“权贵资本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只能带来少数人的暴富,而不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南风窗》:公共财政制度对平衡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作用有多大?
李实:应该是很大的。比如北欧国家,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就非常大。这些国家初次分配时的收入差距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基尼系数大概达到0.5,但是通过政府税收政策,转移支付专案进行收入再分配后,基尼系数降到0.3左右。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税收再分配的作用效果非常小。在中国,个人所得税只是税收的一部分,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赋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我们国家更多的是流转税,叫间接税,比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就是你买任何一个东西,这里面都有税。在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你买的东西越多,所赋的税也越多,但赋税的比例是一样的,穷人和富人所对应的税率是一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调整收入差距的。
由此而言,税收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应该降低间接税,提高直接税,使得收入越低的人,其相应的税率也越低,所缴的税也越少。
《南风窗》:税收杠杆最有普适性,直接税种里,现在争论最大的是房产税和遗产税,您支持现在开征房产税和遗产税吗?
李实:房产税确实应该征,同时,在其它税负方面,比如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应该适当地降低,使得总体税负不至于提高。我也赞成征收遗产税,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开始比例可以低一点,等到制度建立起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结构的变化,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作调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