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低保户为何变成了低保人(2)

贺雪峰:低保户为何变成了低保人(2)

四、

一旦按人,则低保评选标准就不是按户均收入情况,而是按个人生活水平高低来评。个人生活水平高低?对,因为当前农村中,户的构成十分复杂,其中主要是父母与已成家子女究竟可以算几家。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儿子的父母,儿子成家后,并不与父母分家,却往往分开开伙,经济上也是相对独立的。而有几个儿子的家庭,儿子成家后,父母一般单过,父母却很少会单独作为一户,其户属关系是附在儿子家庭上的,大多是附在最小的儿子家庭上。赡养则是由多个儿子分别摊钱摊物。

在当前的农村,不只是A市市郊农村,而且几乎是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子女赡养父母的标准都非常低,往往是一年几百斤谷子或小麦,每月10—20元零花钱,这点零花钱,还不够买盐和打酱油。因此,若按生活水平来计,农村中最为困难的人群往往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尤其是多个儿子的老年人,他们基本处境可谓“有饭吃,无钱花”,少数儿子媳妇不孝顺的,吃饭都有困难。

因此,在农村低保指标稍多时,除极少贫困家庭主要劳力病残家庭以外,最困难群体是村中没有独立立户的老年人,将老年人评为低保户,让老年人享受到低保的阳光雨露,有合理性。我们因此在农村调研中,常听到农民抱怨,我家父母多么困难啊,凭什么不让他吃低保?

按老年人生活水平高低来评低保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完全可能是子女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农户,只是因为子女不孝,而让老年人生活困难。若子女不孝引起的生活困难可以享受低保,那国家是不是要鼓励子女不孝?凭什么子女孝顺的家庭中老年人就不可以享受到低保的好处?

这样一来,合理的标准是按年龄来评低保,谁年龄大,谁可以吃低保。因此,A市市郊农村,村民认为挨得着低保的标准有三个,一是贫困,二是病残,三是年龄,且唯有年龄最为客观,好操作,因此,在有些村民组,低保完全按年龄来分,有老人抱怨说,我已经80多岁了还没有吃到低保。

五、

老年人中,也有条件特别好的,比如儿子在外工作,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且十分孝顺,家里经济收入也很高,完全不愁吃不愁穿。这样的老年人,既不符合低保的条件,低保的那点钱也完全没有什么作用。但是,这样家庭的老年人看到其他年龄大的人都吃了低保,而自己没吃上,心中不满。凭什么比我年龄小的都吃上低保了而不让我吃?这不是欺负人吗?这样一来,吃低保就成为在村中有无地位,有无面子的标准。我吃低保,所以我“光棍”(有面子的意思)。这样一来,低保就已完全背离了低保的本来之意。

六、

比按年龄来分配低保指标更公平的办法是轮流吃低保,每户都有份,每人都有份。这样做,既公平,又客观,就是不公正,且完全离开了低保政策的宗旨。

七、

低保评选标准难以量化操作,评选低保的意见总有分歧,评低保后总会有不同意见,这就为低保评选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空间。在A市市郊农村,虽然上级规定低保指标必须公开,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村对每年评出的低保进行了公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村根本就没有经过村民代表来评选,而是由村民组长指定低保人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