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全集第28卷前言

列宁全集第28卷前言

前言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6年7月至1917年2月俄国发生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期间所写的著作。

1916年下半年和1917年初,世界政治中出现了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向帝国主义和平的迹象。交战的两个帝国主义集团都已疲备不堪,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决 定性的优势。人民群众蒙受战争的深重灾难,愤激情绪大为增长。各交战国国内的革命形势趋向激化,殖民地和附属国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声势浩大。在 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签订和约,以便“和平地”分赃,“和平地”解除千百万无产者的武装,用微小的让步来掩盖他们继续掠夺殖民地和压迫弱 小民族的勾当。列宁在这个时期继续制定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和平和革命问题上的理论和策略,继续揭露和批判社会沙文主义、中派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进一步 发展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学说。

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自决权问题成了特别紧要和迫切的问 题。列宁在1916年7月撰写的《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和《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两篇文章,总结了1915—1916年展开的一场有俄国、德国、荷兰 和波兰的社会党人参加的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国际性争论,批评了罗·卢森堡、安·潘涅库克等人在帝国主义时代放弃民族自决权要求的错误观点,深入地论述了列宁 在1916年初撰写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提纲)》(见本版第27卷)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一文批判了罗·卢森堡和德国左派集团“国际派”的下述论点:在帝国主义时代不可能再有任何民族战争,因为世界已经被一小撮帝国主义 强国瓜分完毕,任何民族战争都会由于触犯某一帝国主义强国或帝国主义联盟的利益而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批评说,罗·卢森堡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情况 要具体分析的要求,她把1914年爆发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而不是民族战争的正确估计搬到帝国主义时代的一切战争上去,忘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抹 杀了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战争之间的差别。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拥有10亿人的殖民地已经出现了民族解放运 动;甚至在欧洲也不能认为不可能发生民族战争,例如受民族压迫的或被兼并的弱小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强国的民族战争,更不用说欧洲东部的大规模民族运动。列宁 还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帝国主义战争也有可能转化为民族战争。列宁说,假如欧洲无产阶级今后20年还是软弱无力,假如目前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拿破仑那样的 人获得胜利并且奴役许多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假如美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再继续维持20年或更长的时间,那就可能在欧洲发生伟大的民族战争。列宁的这个论断为 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证实。

《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揭示了波兰以及荷兰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观 点。波兰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民族自决权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消灭造成民族压迫的经济前提,从而使民族自决权没有任何基础。他们断定,在社会 主义下将不存在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民族只有文化和语言单位的性质,地域划分只能根据生产的需要来确定。列宁在批驳这种不考虑一般的国家问题的非政治的 理论时写道,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决不完全归结于经济,要铲除民族压迫,必须有社会主义生产这个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民主的国家组织、民主 的军队等等。无产阶级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之后,就会造成完全铲除民族压迫的可能,而只有在各方面都充分实行民主,直到按照居民的共同感情确定国界, 直到有分离的充分自由,这种可能才会变为现实。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加速民族的接近和融合,其结果便是国家消亡。

列宁在 批判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在殖民地问题上把欧洲和殖民地对立起来的错误时阐述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革命运动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紧密关系。列宁一再提起 马克思提出的“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这一国际主义原则,指出对压迫国家的工人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心应当是宣传并坚持被压迫国家有分离的自 由,把一切民族的利益置于本民族之上。同时列宁要求被压迫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应强调各民族的联合、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工人之间的团结,反对小民族的狭 隘性、封闭性和互相隔离。列宁认为,只有这样贯彻执行国际主义原则,才能在争取社会主义的共同斗争中把各民族的劳动者团结起来并保证他们取得胜利。列宁还 指出,对工人阶级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任务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仍然十分重要,因为“民族的恶感不会很快消失;被压迫民族对压迫民族的憎恨(也是完全正当 的)暂时还会存在,只有社会主义胜利以后,在各民族间彻底确立了完全的民主关系以后,它才会消散。”(本卷第50页)列宁教导人们要具体地历史地对待民族 解放运动的问题。他写道:“民主的某些要求,包括自决在内,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世界一般民主主义(现在是一般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局部。在某些 具体场合,局部和整体可能有矛盾,那时就必须抛弃局部。”(本卷第38页)

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布哈林、皮达可夫、博什等人和 其他许多国家的左派社会党人在1916年开始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时代民主斗争的必要性。在他们看来,既然帝国主义是民主的否定,那就意味着在帝国主义条件下 民主不可能实现,也就不需要进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因此,他们要求放弃民族自决权的口号,放弃最低纲领,并在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上提出了半无政府主义观 点。列宁把这种正在产生的机会主义思潮称为“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即和1894—1902年的俄国经济主义同样是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在《论正在产生的 “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倾向》、《对彼·基辅斯基(尤·皮达可夫)〈无产阶级和金融资本时代的“民族自决权”〉一文的回答》、《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 “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以及前面谈到的《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等文章中,列宁指出了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传播的危险性,批判了它的主要错误。

布哈林、皮达可夫等人以民族自决要求会导致社会爱国主义、从自决中得出来的就是保卫祖国为由,提议放弃民族自决权的口号。列宁针对这种错误观点一再说 明,社会主义者绝对不是一般地反对“保卫祖国”,他们拒绝在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但支持在争取民族彻底解放的民族战争、争取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或维护民 族独立的斗争中保卫祖国。列宁还批驳了帝国主义经济主义者的“民族自决在帝国主义制度下不能实现”的论点。列宁认为这种论点是十分荒谬的。从政治上来说, 民族自决在帝国主义制度下完全能够实现,1905年挪威从瑞典分离出来就是例证。被压迫民族的自决就更能够实现,因为它们同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 列宁强调指出,民族自决权的要求是向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这两种民族提出的。工人阶级应当坚决捍卫一切民族的自决权,应当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他们 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斗争。列宁写道:“社会革命的发生只能是指一个时代,其间既有各先进国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又有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 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的、革命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本卷第153页)

帝国主义经济主义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反对帝国主义,不懂得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民主要求的意义,不懂得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必须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结合起来的意义。列宁批评他们说,不能因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实现根本的民主改革而拒绝争取民主的革命斗争。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从民主转向政治反动,把民主变为幻想,但在同时它也引起并 加强群众要求民主的愿望。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愈民主,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经常的、广泛的、公开的、尖锐的斗争就愈容易。诚然,任何最“理想”的民主改革 也不能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这个目的。但是,如果工人阶级不领导人民群众捍卫他们的自由和权利,不利用各种民 主制度和民主运动来为战胜资产阶级准备条件,那它就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写道:“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 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 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本卷第168页)

列宁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文中还提出并论证了 关于不同国家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多样性的思想。列宁写道:“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会表现出这种 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 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本卷第163页)

在《青年国际》这篇短评中,列宁批 评了布哈林在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上的半无政府主义观点。布哈林在《青年国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得出一个结论:国家必须“炸 毁”,因为无产阶级在原则上敌视国家。这就错误地把无政府主义者想“取消”、“炸毁”国家的观点加到社会主义者身上。列宁指出,布哈林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关 于国家的学说。与无政府主义者不同,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在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斗争中利用资产阶级的国家组织,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 新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并利用它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对论最高纲领主义的文章的意见》中,列宁指出 季诺维也夫的下述论点是错误的:在社会发展到对社会主义来说在客观上已经成熟的时候,实现最低纲领的全部要求就会导致社会主义。列宁认为,这种想法就是从 根本上转到改良主义的立场和背弃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列宁写道,最低纲领是没有超越资本主义范围的纲领,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应当力求做到为实现最低纲领的主 要要求而进行的任何重大斗争都爆发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

在群众普遍厌战的气氛中,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典、挪威、荷兰、瑞士的 一些社会民主党人提出“废除武装”的口号,主张取消社会民主党的最低纲领中的“民警制”或“武装人民”的条文。他们的主要论据是:要求废除武装,就是最明 显、最坚决、最彻底地表示反对任何军事化和任何战争。本卷收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和《论“废除武装”的口号》两篇文章批评了他们的错误立场。列 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者决不能反对一切战争。在帝国主义时代有三种革命战争: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反对压迫阶 级、剥削阶级的国内战争,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其他资产阶级国家或反动国家的战争。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反对这些革命战争。在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里,提出废除武装的要求,就等于完全放弃阶级斗争的观点,放弃一切革命的思想。列宁认为,废除武装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这只有无产阶级把资产阶 级的武装解除以后才有可能实现。

列宁在1915年8月撰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 的新观点: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几个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在一年以后撰写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观点。 他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 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本卷第88页)

本卷中的一些文章反映了列宁反对俄国和国际社会民主党内的社会沙文主义和中派主义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一文中,列宁首先简明地叙 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然后揭示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同社会沙文主义者的经济联系。列宁指出,社会沙文主义者由于受帝国主义超额利润的收买而变成了 资产阶级的同盟者和代理人。在《整整十个“社会党人”部长》、《为机会主义辩白是徒劳的》、《齐赫泽党团及其作用》和《给波里斯·苏瓦林的公开信》等文章 中,列宁揭露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和中派分子的叛卖行为、他们的手法和他们同资产阶级的勾结。列宁提出,必须同机会主义分裂,必须通过无情地反对机会主义的斗 争来教育群众进行革命。

随着欧洲许多资产阶级政府从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转而公开主张缔结帝国主义和约,社会和平主义的政策在欧 洲各主要国家的社会党内占了优势,齐美尔瓦尔德多数派在空洞的和平主义词句的基础上同社会沙文主义者融为一体。在《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 义》、《告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和各国社会党书的提纲草稿》、《致拥护反战斗争以及同投靠本国政府的社会党人斗争的工人》、《世界政治中的转变》等文献中,列 宁揭露了以国际社会党委员会主席罗·格里姆为首的齐美尔瓦尔德联盟中的中派主义多数派同社会沙文主义者沆瀣一气,用欺骗人民的和平主义词句掩盖帝国主义分 赃之争的真相。列宁指出,社会和平主义者只是重弹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老调,掩盖各国的帝国主义政府同他们彼此间的勾结,诱使工人放弃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的社 会主义革命。列宁认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策的任务在于揭穿本国政府和本国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和民主的虚伪性,揭穿社会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投靠本国资产阶级 和本国政府的行为。列宁反复说明,各国群众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反对本国政府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社会主义变革,才能消灭战争和建立持久和 平。列宁指出齐美尔瓦尔德右派已经转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和平主义方面去,提议召开齐美尔瓦尔德派新的代表会议,以便毫无保留地驳斥社会和平主义,宣布在 组织上也同社会沙文主义分裂,向工人阶级指明它的直接的、刻不容缓的革命任务。

列宁在瑞士居住期间加入了瑞士社会民主党,积 极参加了瑞士的工人运动。收入本卷的《在瑞士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瑞士社会民主党内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任务》、《瑞士社会民主党对战争态度的 提纲》、《十二个简明论点——评赫·格雷利希为保卫祖国辩护》、《一个社会党的一小段历史》等文献,反映了列宁对瑞士社会民主党的活动的关心和列宁指导瑞 士社会民主党左派反对社会沙文主义者和中派分子的斗争。列宁在瑞士社会主义青年大会上所作的《关于1905年革命的报告》,分析了俄国1905—1907 年革命的性质、动力和过程,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它的国际意义。列宁在报告中预言:“我们不要为欧洲目前死气沉沉的静寂所欺骗。欧洲孕育着革 命。”(本卷第332页)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了13篇,其中有《关于波兰社会民主党人在齐美尔 瓦尔德代表会议上的宣言》、《在格·叶·季诺维也夫关于〈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和〈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两文的书面意见上作的批注》、《对论最高纲领 主义的文章的意见》、《〈战争的教训〉一文提纲》、《国际社会民主党中的一个流派——“中派”的特征》。《附录》中的文献都是新增加的,其中《〈统计学和 社会学〉一书提纲》有助于读者了解列宁拟写的《统计学和社会学》一书(本卷正文部分收入了该书的开头部分)的构思。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