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困难和对策

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困难和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全球资源、能源的状况,着眼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资源消费很大的城市,资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央的决策和北京的市情,北京提出了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行动纲领和具体的节约规程,在全市范围大力推进,目前这些措施正在逐步产生效果。但是,从城市建设、生产、服务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仍然面临相当多的困难和矛盾。

一是资源供给不足与资源消费需求旺盛之间的长期矛盾。北京从现在至2020年仍将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十一五”北京规划该期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北京要实现“十一五”及今后的发展目标,需要相当多的能源资源支撑,每年能源资源消耗都要保持一个不低的增速。而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分析,北京与其他省市相比,资源压力指数排名第28位,区域生存资源禀赋指数第22位,环境支持系统第27位,均在全国排名靠后。但北京却是全国的资源消费大市,仅就能源消费而言,按现有水平全市人均用能量3.23吨标准煤,是全国人均用能1吨标准煤的3倍以上,其中人均生活用电488.3千瓦时,是全国人均生活用电156千瓦时的3倍多。而北京自身拥有的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连基本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就水而言,北京是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特贫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 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且地下水长期超采,水位年均下降1.29米。近年,北京水库存水量急速下降,是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水资源紧缺已亮起红灯。从土地来看,北京人均土地占有少,不到全国平均的1/5。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不到0.19亩(2003年)。其它资源,北京全部的原油、天然气、96%的煤炭、80%的成品油和70%的电力要靠外地提供。

二是能源不足与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矛盾。北京市能源利用效率为36.5%,比发达国家的45%相差8.5个百分点;2003年每消耗一吨标煤创造的GDP为941美元,是美国的30.8%。单位产品吨钢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1%;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65.7%;冶金、建材、化工、石化和电力五大重点耗能行业万元GDP能耗为7.13吨标准煤,比全市万元GDP能耗1.29吨标煤高出5.5倍以上,主要产品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主要耗能设备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土地利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利用现象。城市用地结构严重不合理,工业用地比例过高,住宅用地、道路广场用地比例偏低。水的情况好一些,近几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有所下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是能源总量有限与少数单位能源耗费过大的矛盾。北京大企业、大机关、大学校、大院、大所、大酒店多,这些大单位是北京的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北京大型公建面积只占民用建筑的5.4%,但耗电量接近全市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半,特别是单位面积年均耗电量,这些大型公建是普通住宅的10—15倍。行政机构单位面积年耗电量是居民住宅的3—6倍,行政机构人均人均用能比全市人均生活用能高出7倍多。另外,市区生活用水中,公共建筑用水占55%,在公共建筑用水构成中,机关、院校、部队、宾馆饭店、医院用水量所占比例较高。企业中,冶金、建材、电力、化工行业一些大企业能源消耗很大,远远超过小企业。

四是管束不够与体制性浪费过大的矛盾。

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由于体制原因,存在着惊人的奢侈浪费现象。水、电、纸张等办公用品的浪费,随处可见。公车使用缺乏节制,私用非常普遍,导致养护成本远远高于一般用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种公款挥霍更为严重。据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载,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3000亿元,三项合计达9000多亿元,占同年全国财政总收入26396亿元的34%。笔者没有北京这方面的确切数字,但这种公款消费带有普遍性,北京也非净土,难以避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而公务中因错误决策或不当决策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更是难以估量,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北京这几年路桥不断重新挖铺,重建返修,随处可见,即是一例。这些体制性的浪费更隐蔽,更为触目惊心。

从上分析可见,北京城市资源能源压力较大,既带有普遍性,也有北京自身的问题;既有客观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主观不够节约、浪费挥霍的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尤要引起重视。因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客观资源数量相对是个稳定值,即使拓宽资源来源渠道,余地不大,要受到整个社会资源总量的制约。因此,要使北京成为节约型城市,在开“源”的同时,重点要在“节用”方面下工夫,要在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方面做文章。

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生产、建设、生活中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资源的基础。要鼓励、奖励采用各种节能、节水、节电技术和设备,鼓励生产和推广低能耗的产品,加强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投入,建立全市能源、水资源消耗的精确计量体系,为建设节约型城市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实施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要加强政策引导。抓紧制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章,使节约资源有法可依。研究制定不同产业单位产值耗费资源的标准,对办公用房、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从规划、设计、材料、灯具、器具等方面设立节约资源的专项标准。制定政策奖励获得同样的产出和效用下少用资源的生产和产品,可以用资源使用累进价格或者税费优惠等其他办法,引导鼓励控制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再次,政府要做表率。政府部门要厉行节约,进一步发挥表率作用,除了要制定严格的内部资金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外,还需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加大对各级各部门资金违规使用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可以考虑对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将政府预算编制的职能从财政部门分离出来,首先要从中央财政开始,地方参照执行。

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持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源节约教育活动,培养树立强化市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帮助市民正确理解我们的国情和面临的生存环境,增强提高广大市民节约资源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舆论监督作用,用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相当的宣教密度,弘扬节约精神,普及节约知识,褒扬节约行为,抨击浪费丑行,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浓重、严肃、认真的氛围,使节约优先理念入市民脑、入市民心。

还要健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执法工作。实施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依法监督,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 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综合监督管理。关键要真管,真查,真处理,不把节约当小事,不使查处走过场。

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全国上下须有抓计划生育那样的决心,从组织、机构、法律、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各级各地长抓不懈 ,形成常态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达至目标。(完)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