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商:今年总体从客户总的过来的数量上面,包括质量上面,都有所提高,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业绩)稳步的在上升,总体(企业的)未来趋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说目前的压力也非常大。
参展商: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的项目,首先我们项目种类比较多,它有那种产权式酒店,也有精装公寓,商业地产,不限购,不限贷,所以说不管是产品还是地段都是比较好的,所以说(调控)影响不大,对于我们(企业)。
与之对应的是,外地开发商热情高涨,海南万宁等一些外地开发商的房展项目更是组团前来,声势浩大。
郑向东(北京市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第一个就是国际的(参展公司)去年比较积极,(展位)订的比较早,因为国外他要有一个周期,去年我们秋季(房展会)以后就开始预定展位,这样的话,他(参展商)积极性比较高,把展位订的比较早。
本次展会的海外置业的开发商参展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海外参展商:我现在是第三次(参加展会)了,现在呢,(购房者)他们问的问题已经非常非常专业了,我想,我明年应该会带更多的公司来。
张鸿:目前的房价离购房者还是很远
(《今日观察》评论员)
观望和胶着,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从买房人、参观者的角度来说,可能希望未来房价会下跌,所以迟迟不愿意出手。现场几乎很少能看到有买房者和售楼的人能具体谈到价格,一般都是说多少钱?便宜了吗?位置在什么地方?基本上就关心这些东西,然后拿一堆资料就走了。
如果一个没有去过北京春季房展会的人,他会觉得里边挺热闹的,但是对像我们每一次春季、秋季房展会都去的人来说,就会觉得现在有点冷。但是北京以外的展团已经不少了,原来北京自己有一个厅,现在那个厅里边已经让给很多外地的展团,比如海南的投资性房产,还有国外的,它越来越像一个全球房地产的投资嘉年华,而且今年真的就把这个叫做海外地产嘉年华,也真的有很多老年人去探讨海南的那些房地产,具体的价格、回报等等谈的特别详细。反而北京本地的房子,他们没有那么关注。而且买房子的人说,你这个幅度我在售楼处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而且即使就是你打九八折,九五折,九三折,好象离我还是挺远的。
曹建海:房地产市场后期的小阳春不可能出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的这个房展会看起来,买卖双方就像敌对的双方在观察敌情,搜集情报。过去的房展会实际上是一个交易大会,现在看起来是个展示的平台,搜集对方的信息,都在了解对方的是什么样的心态,是这样一个胶着状态。由于2月份,3月份的成交量在上海,北京呈现了明显回升,开发商现在好象是有了一些底气。对消费者来讲,现在是买房的一个心理上的低潮,所以这个时候的胶着非常明显。
今年的这个房展会跟09年的春季房展会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交易清淡,大家相互观望。但是09年之后的3月份,很快就是一个小阳春,成交量和价格迅速的在4月份到6月份出现了一个上升的阶段,之后就不可收了。今年的情况是,开发商现在有了一些底气,所以他打的折扣是很小的。开发商的底气可能还是来自前一阶段这个成交量回升了,因为在过去几个月,成交量上收缩是非常大的,甚至环比是收缩的。前段时间出现了上涨,这跟一些开发商促销的力度较大,所以成交量比较大有关系。
我觉得这次跟09年相比,对开发商来讲,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指望的,这主要有几点区别。09年的时候,3月份是央企大量介入和扩张的时期,现在是央企房地产业务退出的时期,09年是我们有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振兴计划,现在这个时期没有经济振兴计划,我们是把经济速度降下来了,而且是我们把结构调整当成一个发展的主线。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当时对房地产有很多的鼓励的,信贷和税收上的鼓励政策,现在我们是实施的是最严厉的限购,限贷政策,这样三个不同决定了后期的小阳春是不可能出现的。
张鸿:购房者和开发商都在观望
(《今日观察》评论员)
开发商还在撑,我们现在看上市公司陆续出来的一些年报能看到,他们库存在加大,压力很大,他需要继续把库存卖掉,变成现金,因为资金链吃紧。我在现场能看到,也能感受到,开发商还是心存幻想的,他们觉得接下来可能会有宽松一点的货币政策,虽然这个松一点,我们说是结构性的松一点,但是他们会盼着这个会流到房地产市场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在现场看到一个去年秋季房展会的一个海外的中介,他来卖美国的房子,他说只要咱们这边调控能控制住,他那边的房子就好卖,因为这个投资需求到他那去了。然后国内的开发商会说,他们那边问价的多吧?那就是刚需,就是投资性需求,一旦稍微有点放松,那些人就会回来,所以他们也因此而有一些信心。所以,就整个上来看,买房的人在看开发商有什么计谋,但开发商其实也在想政策会怎么样。
曹建海:开发商目前还是不想以价换量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开发商主要面临的局面就是房子很难卖,出售量很小,所以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了,所以五百家企业可能它的库存,实际上还包括它的进货,在建工程,进货主要是土地,在建工程和已经形成的商品房,形成可销售的库存,这是期房和现房,这个下来有5万亿元的价值,所以对他们来讲,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开发商挣钱主要是靠土地升值的,只要是这个市场一旦能够转热,就是价格一旦回升的话,成交量就会迅速的扩大,所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买涨不买落的,越跌越没人要,很多开发商历史上就是靠的是价格上涨,土地升值来来发的财,挣的钱。现在他们对这个调低价格,就是以价格来换成交量,他们历来没有这种经验,所以也不想这么做,但现在看起来必须这么做。
去库存是否成为房企未来关键词?房价合理回归,你说我说,到底市场,底在哪里?
曹建海:现在的房子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住房的需求基本上一个是投机需求,一个就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在很多国家是主要的,我们叫做刚性需求。实际上只要是价格调整了,你的需求就有变化,那这就不是刚性需求,实际上是一种消费需求。随着价格回落,需求量就会扩大;随着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减少。但是投资需求,特别是投机需求,是越涨越买,因为它主要是为了房子在高价脱手,是预期上涨,所以越涨越买,这时就脱离了基本的一个规律。
如果投机需求被消除了,最后剩的都是消费需求的话,那肯定要受到收入的约束。在国际上,一套房子的价格跟家庭收入的比较就是3到6倍,这是一个常识,这也是个规律,我们目前大概是8到10倍左右。而且如果是一线城市,那大约就是20倍左右。比如在北京买2万块钱一平米的房子,90平米就是180万,而北京2011年的家庭收入不到10万,这样看来房价收入比就是18倍。现在的房子肯定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因为你有60万的首付,那就要贷款120万,用20年的期限来还的话,每个月要还5000块的本金和3000块的利息,而每月的这8000块正好是你全年的总收入。
张鸿:不能光把目标集中在房价的本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