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形势分析(2)

外贸形势分析(2)

第二个,中国企业相对的竞争力。中国出口为什么这么好,特别是展望未来,这点一定要谈进去。影响一个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有很多因素,汇率、企业竞争率等等,欧元升值、贬值,日元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还是变化挺大的。这是一个因素,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真正最主要的是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出口市场出现了洗牌,竞争力差的企业大浪淘沙死掉了,死了很多很多的企业,中国也死了很多企业,你们去沿海一带看看,危机爆发的时候,也死了很多企业。但也留下了很多企业,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座谈的时候强调,要保出口,但更重要是保出口企业,这是革命的火种,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别看这个企业瘦小,但别让他散,骨干不能走,企业不能散。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够活下来或者说活下来比别人多一些呢?得益于两个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长,四万亿刺激计划,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是最快的。靠国内市场,使很多出口企业活下来,这是很关键的。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我到东莞去,一个做家具的老板说,我原来给别人贴牌100%出口。危机爆发以后,到国内市场去看,品质、材料、工艺什么都不如我,唯一的就是比我贵,那他就有信心了。国内市场很强劲,出口企业靠中国国内市场让他避免了灭顶之灾,可能瘦了,但活下来了。还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协调,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融资、贷款等各种各样的支持。

到苏州调研,苏州地方政府的官员在危机爆发最厉害的时候,陪着在苏州外企老总到总部,说我们地方政府怎么支持企业。外企全球有很多订单,到全球各个地方生产,现在订单大大减少,还可以分布在各个地方来做,但也可以集中在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才能让他整个企业在危机中扛得住。地方政府这么积极的态度,加上中国确实有低成本加工的优势,大量订单挪到中国来。可能把马来西亚的工厂关掉,把订单集中到中国。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当风暴过去的时候,洗牌的结果是中国企业活下来的更多。当需求开始恢复,消费者预期开始稳定的时候,中国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为什么跑到沿海去?招工,出口企业觉得订单做不过来,但全球订单增长没有那么快,为什么?原来十家企业做,现在变成五家企业做,就忙不过来了。

经过这场危机,经过这场危机的洗礼,中国出口企业相对竞争力反而增强。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判断未来我们出口形势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去年的基数,基数非常之低。这个柱状图是每个月实际的出口金额,这是增长率,不管看柱状也好,看线条也好,去年是一个负增长,百分之二十几的负增长,今年是在一个很低的基础上算增长率。如果跟2008年比,2008年是出口最快的时候,大概只有6%左右的增长,我们已经恢复到历史最高,但为什么是35%的增长率呢?就是因为上一年的基数太低。这是统计因素。这对我们判断未来的走势是很关键的,去年12月份我们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当然还有一点政策因素。

我们考虑到全球因素,考虑到基数,首先一个判断,出口一定是一个前高后低的态势,加上外部经济在减速,我们还不敢说二次探底,但确实是减速,很关键的是基数在变,基数迅速抬高,所以一定是前高后低的走势。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长率会明显回落。但前8个月已经那么高了,尽管前高后低,但整体算下来还是很高的。

我个人认为仅仅就进出口来说,短期来说没有太多值得我们关心的事情,但是我们有很多远虑,长期需要担心的问题。我们可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也就是说前30年我们依赖低成本的制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低成本劳动力,靠这个赢得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慢慢结束了,慢慢削弱了,土地成本在上涨,未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成本要内陆化。在短期内还有一个空间就是我们的工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抵消劳动成本上涨。但如果从中期或者更远一点来看,我们必须要找到接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是所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点。我们靠企业的创新能力,靠企业的管理,从中期到长期来看并不乐观。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讨论很热烈的话题,就是中等收入线条。你会发现有一些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很顺利进入高收入,这是成功的。但还有一些国家,从低收入很顺利进入中等收入,但是到了中等收入以后,经济停滞,出现了很多问题,金融危机、社会动荡、政治动荡,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接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所以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怎么能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里面赢得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跨不过这个坎,在中国也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近忧的情况下,我们要多考虑一点远虑,现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为未来接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观众提问:隆老师你好,感谢您精彩的演讲。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四季度外贸趋势会是怎样的走向。第二个问题,在即将讨论的“十二五”规划中,您认为外贸方面的重点会是什么,对加工贸易有怎样的影响?

隆国强:刚才我已经讲了四季度的出口增长率会回落,但当月的出口额还是会增长。也就是说,环比会增长,同比也会增长,但增长会回落。“十二五”对外开放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我这个部门去年有幸参与了“十二五”对外开放战略的研究,当然有很多部门都在做类似的研究,去年国家也动员了很多部门在做。我们在讨论“十二五”开放战略,要考虑几个点,一个是国际环境,什么机遇、什么挑战。第二个,要考虑中国发展战略,开放只是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不能说一马当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特别是对外贸易,你要围绕你的战略,怎么服务于它。未来中国要做什么呢?实际国内发展战略正处在一个调节状态中,现在是围绕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30年我们做的那套要慢慢改变。总书记一次演讲里,讲转变科学发展观,用了52个加快。从原来靠大量投入,现在希望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要有所改变,但不是说五年就完全能够改过来。然后环境,增长应该更绿色一点,资源消耗能够更少一点,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加公平地来让全民分享,要建和谐社会。创新增长、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外贸怎么办?外贸实际就是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能跟你说出十种不同的理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央文件提了那么多年,到底是什么含义,各种各样。比如有人说把加工贸易变成一般贸易,有人说把沿海挪到中西部去,还有外资变成内资,有不下十种理解。

我就是说说我的理解,不管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其实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在全球化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全球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中国就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我们转型升级实际就是往两端提升。前端就是多搞研发、多搞创新,要有知识产权,要有更多的技术含量,更高的附加价值。后端就是向服务环节,所谓的管理、服务,包括品牌、渠道、物流、金融服务等等。我理解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或者整个贸易的转型升级,就是提升贸易在全球分工的价值链中的地位。据我所知,“十二五”的主线应该就是围绕这个。谢谢。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