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吃穿问题的主要办法* 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解决吃穿问题的主要办法* 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目前粮食和布匹的供应是紧张的。第二个五年计划[7]期间,每人平均供应量难于增加,而且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一 是人口增加,现在一年要生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娃娃,这么多的人生下来就要吃饭穿衣。二是国家建设投资增加,因而职工增加,失业变为就业,农民变为工 人,于是人民购买力就增加。但是,粮食和布匹等消费品的供应量,增加的速度慢。因此,每个平均供应量就难于增加。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看来,农业已经 成为建设中的弱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28]投资的重点,是工业和交通。这是必需的。农业投资和事业费给了八十四亿元,发展农业主要放在合作化 上面。那个时候也只能这个样子。但是,现在要看到,合作化只是给发展农业创造了条件,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增产的许多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 大体上要七八年到十年。如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注意农业的发展,到第三个五年计划再来注意,那就晚了,今年十五年内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换句话说,如 果现在不注意,错过了五年,就要耽误十五年。

现在农业合作化实现了,大家还是担心吃饭穿衣问题。农业对我们的重要性,现在看得很清楚了。如果 农业搞不好,就一定会扯我们前进的后腿。地方党委是重视农业的,他们大概要有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忙于农业,忙于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管理工业的同志现在也认为 农业是当前的大问题了。那末,在我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最有效的办法来使农业增产呢?增产的办法,过去已在多方面进行,如养猪积肥、治水灾、开荒、改良农 具、改良种子、防治病虫害等,都有了效果。毛主席最近提出农业机械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42]准备研究一下。

我现在想说一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治涝、扩大灌溉面积四个问题。归纳起来,一个是化学工业,一个是水利,这两项,可以对农业增产起很大作用。

一 化学肥料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化学肥料,这是农业增产的最快、最重要的一条。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型的国家。苏联和美国地多人少。中国是 地少人多,除去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以外,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只占有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土地。日本、联邦德国这些国家,也是地少人多。苏联、美国 农业增产主要是靠扩大耕地面积,而日本、联邦德国基本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化肥的施用量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每亩平均化肥施用量:苏联一斤,美国四 斤,日本三十三斤,联邦德国二十八斤[43]。今后,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出路,在于增加化肥,养猪积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在开荒。据农垦部[44] 调查,全国可开荒地只有八亿亩,要全部开垦,很不容易。

在发展化肥方面,过去以为希望不大。苏联为我国设计一个年产七万二千吨的化肥厂,需要 建设五年才能投产,国内还不能制造设备。因此,过去未从这方面多想,只是强调养猪积肥。现在情况变了。化肥厂的重要机器和部件,如高压反应筒和高压压缩 机,都试制成功了,只缺一些特殊钢材。化肥的原料是煤炭、硫铁矿、石膏以及食盐等,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都可以供应。自从今年二月化工部提出大量发展化肥的 意见以后,我们同化工部作了多次研究,并召开了各机械工业部的会议,准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经过一年半试制,做出成套设备的标准设计。估计到一九五九年可 以大批制造,一九六○年可以开始装配,然后大量投入生产。我们开始制造的机器可能是落后的,但以后可以改进。

发展化肥比起开荒来,既便宜,又 快。年产一百万吨化肥只要十亿元投资,可增产粮食三百万吨即六十亿斤;而开三千万亩荒地,才可增产六十亿斤粮食,需要投资十五亿元。在目前,养猪和其他积 肥方法,仍然很重要,将来也是重要的。但是,养猪需要饲料,同时一亿头猪粪也不过增产一百亿斤粮食。所以要大量发展化肥。

二 化学纤维

今后解决穿衣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发展化学纤维。可不可以从棉花上找出路?想来想去,现在看,棉花的出路不大。去年全国有九千三百万亩棉田,今年因为粮食 不够吃,减少到八千七百万亩,即使这个数字今后也还可能维持不住。在我国,要扩展棉田,数量也有限。比如在新疆,扩大一千万亩棉田,就要同时扩大二千万亩 粮田,共三千万亩。但是,新疆到现在只有耕地二千八百万亩,可见,短期内大量扩展棉田很困难。当然,可以提高棉田单位面积产量,但我国内地棉田不如苏联那 样旱涝保收。我们只能在二千万亩比较保收的棉田上,集中增施肥料,提高产量;在短期内,全国普遍地大量地提高棉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困难的。

中国出产蚕丝,可不可以多发展一点呢?我们现在蚕丝的产量,只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的三分之一;全部丝织品也只相当于二百八十万匹布。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江 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日本人来了,粮食涨价,丝没有人要,老百姓就把桑树砍掉种了粮食。当然,今后可以恢复一些。但是,即使恢复到历史最高年产量,也只 相当于八百四十万匹布。而且,不可能全部恢复,不能解决大问题。

麻占耕地,发展有限。苎麻可以小量发展,但脱胶困难,成本很高。据纺织工业部的估计,建设相当于一千五百万担棉花的麻纺织厂,需要五十亿元。

来得快的是人造丝,它以棉籽绒为原料,或以木材为原料,但为数不可能很多。由于它见效最快,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应该积极建设。我们的棉籽绒原料有把 握,今后每年可取十万吨到十五万吨。工厂也有,安东[45]的工厂已开始生产,保定的工厂明年也可装配起来。请各产棉区的同志大力组织收集棉籽绒,把所有 的剥绒机都开动起来。但是,要注意,棉花种籽一律不剥绒。

其它还有新疆麻[46]、棉秆皮等等都要研究,争取做衣着原料。

上列各种纤维,都发展有限,不能大量解决穿衣问题。

化学纤维今后能大量生产,解决穿衣问题的出路在此。化学纤维有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品种很多,我们都要研究,争取多种多样。其中,“卡普 隆”[47]是很可以发展的一种。它的原料是煤炼成焦炭的副产品。“卡普隆”比棉纱坚牢,照理论计算,牢度比棉纱强五至十一倍。从使用寿命来说,如果生产 三十万吨“卡普隆”,即相当于一百五十万吨棉纱,也就是三千万担棉花。据化工部估计,生产三十万吨“卡普隆”,需要投资七十亿元。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只能 搞几万吨。准备明年在北京装配一个小型的合成纤维实验厂。

总之,化肥和化学纤维发展以后,我国的化学工业将大大前进一步。这除了解决吃饭穿衣以外,还可以解决炸药、染料、西药和塑料等生产发展问题,我国便可以成为化学工业发展的国家,减少化工原料进口。

三 治涝问题

全国解放八年以来,在农业的灾情中,水灾多于旱灾,涝灾又多于洪灾。涝灾在河北、山东、河南、苏北、皖北更多一些,约占一亿亩耕地。灾害主要来自黄河, 河床高于平地,积水排不出,形成涝灾。在我国历史上,治水主要靠守堤,结果河床愈积愈高。这些地区的老百姓经常遭受水害,人口大批死亡、流散。

现在国家的钱很少,治涝和开荒,先搞哪一个?我认为治涝比开荒有利。可以比较一下,治涝以后每亩产粮和开荒以后的亩产差不多,大概都是一百五十斤到二百 斤。但是,治涝地区人口多,易于动员人力。不治涝,每年需要救济大量粮食,是全国之累。这些地区是经济作物比较集中的地区,治涝以后,农民敢于大量施肥, 经济作物可以增产。那末,治涝是否有把握呢?现在还没有把握。我同意有些地区提出的标准,十年之内有八年收获,牺牲一部,保全大部,这就很好了。治涝要有 十年左右的时间,希望国家计委、国务院第七办公室[48]、水利部和各有关省进行专题研究。

四、扩大灌溉面积

灌溉是农业增产最可靠的办法之一。在水利灌溉方面,我国不如日本,现在我国水地[49]只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而日本占到百分之五十。如果我们把两 亿亩旱地改变为水地,每亩平均增产一百五十斤,即可增产三百亿斤。中央和国务院最近提出,在今冬明春要搞一个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运动,水利部和各地区要开 会研究,准备明年扩大灌溉面积六千万亩,应该争取完成。

一九五五年冬到一九五六年春的兴修水利的运动,扩大了一亿亩水地,是很有成绩的。但也 有缺点,主要发生在打井地区。有哪些缺点呢?第一,没有很好地注意因地制宜,不该打井的地方也打了井。不需要打井的地区,没有水源的地区,以及涝洼地区, 都提倡打井,是不对的。第二,走群众路线不够,有些地方干部有强迫命令的现象。第三,有些地区任务定的过大,开始时提出全国扩大水地一亿七千万亩,指标太 高了。第四,提水、修理渠道、平整土地等技术方面的具体指导不够。第五,兴修水利挤掉了副业生产,以致使农民没有买油盐的钱。这些缺点,都需要加以纠正。 今冬明春开展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运动,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发出了指示[50]。至于水利投资,应该主要依靠群众,由国家帮助,而不能完全依靠国家。国务院已 经确定一九五七年度的水利经费增加一亿多元,加上地方自筹的水利经费,数目已经不小,如果再要求国家多拨款,物资和现金便不能平衡。这种水利投资或贷款, 农民拿到之后是要变成购买力的,因此,必须照顾现金和物资的平衡情况。

我今天讲的,一条也没有开荒。那末,开荒要不要呢?我认为,不是不可以开,但应该量力而行。而且,要先开产量高、收效快的荒地,例如湖北滨湖区、广东海南岛。

以上说了化肥、化学纤维、治涝、扩大灌溉面积四个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经过准备之后,应该在报纸上展开讨论,让党内党外各界人士都发表意见。这样做, 可以把我们的方案搞得更妥当一点。应该看到:我们历史上有一些事情,决定得太快了。比如说,决定大量种橡胶树,这件事情我有很大责任。那时斯大林来电报说 要赶快搞,至少要二十万吨。苏联专家派来了,要机器也有,好,就种吧。种了以后,有许多种不活。我们的雷州半岛和南洋群岛不同,种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把所 有好坏的种籽都拿来种,需要选种。下籽以后,十五到二十年才能看出产量多大。而我们一下就要求“多快好处”,那是太急了。这是一个教训。再比如说,建设三 门峡水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像这样的问题,最好是人大通过议案以前,在报纸上公布,征求人民意见,大家讨论。现在社会上有议论,党内也有不同意 见,说水库要淹那么多的地,水坝的泥沙淤积起来很快,二十年或者多少年以后就淤满了。有的人主张水坝搞高的,有的人主张搞低的;有的人说淤积不会发展,有 的人说要发展,议论纷纷。现在要回过头来重新研究,说明当时不应急于定案。我认为农业上的大问题,许多工作上的大问题,可以在全国展开讨论,这样做只有好 处,没有坏处。对中国农业如何发展,不仅共产党内有意见,社会上很多人也有意见。一切好的意见,我们都应该吸收过来。

为了老百姓的吃饭穿衣, 搞化肥,搞化学纤维,治涝,扩大灌溉面积,都要花很多钱,这是必要的。我们必须使人民有吃有穿,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要从有吃有穿出发。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 期间,还只能紧吃紧穿。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必然还要回头补课。在座的很多同志是搞工业的,工业搞多 了,农业搞少了,我们有没有责任?有责任。工业搞得多,但肚子都吃不饱,还不是要回过头来搞农业。帝国主义国家的报纸说,中国的经济迟早要破产。我看,破 产倒不见得,但是说我们穷,这是应该承认的。如果我们只注意搞工业,不注意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搞了工业以后,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再回头来搞农业 那就晚了。究竟回头搞好,还是先搞好?当然是先搞好。所以,应该对搞工业的同志讲清楚,工业占重要的地位,但老百姓要吃饭穿衣,是生活所必需的,经济不摆 在有吃有穿的基础上,我看建设是不稳固的。搞农业的同志提出,今年的农业投资,只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九,太少了,可不可以提高到百分这十二、百分 之二十。对农业投资是为了吃饭穿衣,但解决吃穿的问题并不只限于农业,投资应该包括为了农业的工业。比如,化肥和化学纤维,应该把它们看成是解决吃穿的一 部分。这些东西当然不算农业,不能摆在农业里头,但是应该看作解决农业问题的一部分。不看到这一点,只强调投资比例,是不对的。

我认为,采取上述办法,农业的增产,是大有希望的。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娃娃要少生一点。

*这是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在调整本文时,参考了一九五七年八月九日他在辽宁省各级党员负责干部大会上有关这个问题的讲话。

出处:陈云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本文关键词: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焦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