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戎:国人要做到“历史地看待历史”

马戎:国人要做到“历史地看待历史”

历史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如何认识历史、如何看待一些历史事件等问题上,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近,就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

一、各国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历史地看待历史”

记者:马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中华民族历来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世界在发展,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在发展。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历史都是当代人对过去的把握与理解,反映的是当代人的认知。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在如何认识历史、如何看待一些历史事件等问题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

马戎教授:对于历史,我们只有进行深层次剖析,才能得出理性的认识。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上,特别是在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出现重大历史转型的年代,通常会发生一些影响政治局势发展、在当时即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由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主角。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在其中扮演了决策性角色的历史人物,可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批评。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政策的出台,都与当时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密切相关,所以事件的发展可能比较符合某些人群的期望,也必然会遭至另一部分人群的反对。在事件发生之后,掌权的一派必然试图垄断对该事件的解释权,而其他派别的声音则会暂时沉寂下来。但只要出现适当的政治空间,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的争议就会再次出现在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上。

在后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中,人们很容易以自己熟悉的社会场景和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作为标准,肯定或否定在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容易以今天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运行规则去评价多年以前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作为;二是容易犯“事后诸葛亮”的毛病。

有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如何评价?有些历史事件应如何定论?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有时会特别悬殊,有的还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为了避免对有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争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有关部门有时会采取回避讨论这些“敏感议题”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可以在一个时期内暂时控制住事态,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搁置”起来,把矛盾暂时掩盖起来。但是,有些问题迟早是需要公开讨论的。为了使这些问题的公开讨论得出一个积极的后果,必须进行慎重的思考和必要的思想准备。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准备,就是需要在公开讨论这些敏感问题之前,引导民众和精英分子去“历史地看待历史”。

记者:什么叫做“历史地看待历史”?

马戎教授:首先,要提醒人们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因素暂时搁置一边,努力运用理性思维来判断历史的走向和历史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更多地强调科学分析,多从“学术”的角度冷静思考历史上发生的人物和事件,而不能只是感情宣泄式的“声讨”,因为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完全无助于争议的解决。对于那些本人或亲友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受到严重伤害的个人,要做到这一点自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的大局出发,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能够用理性战胜感情并说服自己。

第二,要客观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而不能简单地以今天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来要求前人。比如,毛泽东出身农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很难要求他对市场经济有深入的了解。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