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村综合改革(2)

用金融杠杆撬动农村综合改革(2)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的扩张仅仅占用了5000万亩的国土空间,而农村的无序扩张则占用了2.5亿亩的国土空间。据调查,农村人均生活占用的国土空间要比城市大十几倍到几十倍,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需要重绘农村改革新蓝图,鼓励农民进城。要使农民进城,首先要合理安排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流转市场,农民通过承包地和宅基地市场转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宅,使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第二,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传统的“农转非”的瓶颈,只要有固定居住地和稳定职业的农民都可办理城镇户口,改变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不再对农民进城进行户籍限制,逐步使城乡社保一体化,使进城的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第三,政府在财政方面必须投入专项资金为进城农民进行补贴和补助,还要加强城镇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农民生活条件切实得到改善;第四,政策上鼓励并加强二三产业的配置与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最首要的就是就业问题,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创业,吸纳农民工进城务工,同时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不仅能集聚人口,稳定城镇规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能降低成本、发挥规模经济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还要结合当地特色,因地指引、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启动金融工程,推动农村改革

农村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向城镇化迈进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而他们又在生活、生产、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资金需求,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立农村银行就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去年底,我国还有2312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发展薄弱使得农民资金缺乏,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创业热情也受到打击,农民积极性严重受挫,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农村需要新的资金来源,发展新的金融机构,不断吸引境内外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三农,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切实解决了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业务运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小额贷款、快速流动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具体情况,不断扩大农村银行覆盖范围。同时,针对农民的资金需求量小、业务分散、交易成本高、还款能力差、缺乏担保抵押物品等特点,金融机构要适应农民的资金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寻找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展小额贷款就是解决农民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我国的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2010年底,我国小额贷款余额达到1975亿元,当年新增贷款1202亿元。面向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却也受到了一些制约,因此,无论是政府、农村金融机构、还是农民,都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小额贷款大范围应用。

以资金链实现三园互动

乡土文明的终结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中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单一的生活组团需要有40万以上的人口作支撑,产业的集聚、人口的流动和区域的特色化重塑着我国的经济地理。“十二五”期间城市化增长率每年要保持在2%之间,这样每年会有一千多万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如何集约使用、产业如何集聚创新、人口如何集中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既要推进城市化的速度,又要提升城市化的质量,走城乡统筹型、权利平等型、环境舒适型、生态良好型、智慧节约型城市化之路成为选择之必然。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建立创业园、培训园、安居园,真正实现三园互动,才能真正做到以创业园解决就业问题,以培训园解决技能短缺问题,以安居园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和生活问题。由规模化解放出的劳动力就可以进入创业园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对于那些缺乏技术的劳动力,就可以先进入培训园,直接从职业入手,针对社会最需要的技能进行培训。而安居园则把这些创业者和培训者吸纳进来,同时吸纳他们的孩子和老人,在城镇中建立幼儿园、学校,真正把农村人口聚集在城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民身份的切换以及产业的集聚,农村城镇化,真正实现现代化。

构建一流的资金平台、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产业催化功能、创业示范功能和聚集功能。通过金融杠杆撬动土地经营规模化、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经济产业化,实现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的高度融合,这是中国三农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为生产力水平提高、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统筹城乡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进步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