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明:精英阶层的底线共识在哪?

韩方明:精英阶层的底线共识在哪?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治学座右铭,语出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在当下新兴的自媒体时代,重提实事求是为道德底线,对于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仍有意义。我们常见部分精英人群的言论经互联网发酵引起争议,或过于保守,或过于激进。偏“左”还是偏“右”本不是关键,任何言论只要持之有据,与宪法不抵触,都是可以容忍的。关键是一些精英的言行似乎与当前正在发生的中国实际不那么相符,在自以为是的观点先行下,以个别事实或片段性事实渲染,作出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的判断。而他们的言论又对社会情绪造成影响,左右公众的是非判断。

一个国家要想长期、韧性地稳定,需要一个持之有据、理性宽容的精英阶层。只有精英阶层的理性宽容才能造就整体理性宽容的社会氛围。如若精英阶层戾气重重,试问底层百姓就会以宽容回应戾气吗?肯定不能。

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过去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政治分层的主体,现在已转变为以经济分层为主。先富起来的“新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非公有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律师和会计师等,他们的人数正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他们中间的杰出者,正逐步超越中产阶层而跃升为精英阶层。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精英阶层就是这个社会较为强势的一方,他们或掌握经济权,或掌握话语权,或掌握政治权,无论掌握哪种权力,都是相对意义上的强权力。这种强权力一旦使用不当,就会滋生各式各样的“社会病”。仇富仇官仇精英,哪一种仇都是与强权力的不当使用相关联。

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不同阶层能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社会。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能自以为是,自视过高。在这个问题上,掌握着更多话语权和拥有更多资源的精英分子们,尤其需要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学会被平民阶层所认可。不能自私自利,无视其他阶层的愿望和利益,把自己孤立于真实的社会现实之外。

然而,近年来部分精英阶层从自我利益出发,插手公共政策的制订,使政策有利于既得利益者,导致已经日益危险的贫富差距、阶层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还有一部分知识精英脱离群众,脱离底层生活,有的全盘陷入西方话语体制,却总是看不见中国实际,不知道乡土中国、底层中国乃至现代中国究竟想要什么,究竟想表达什么。他们或者对中国发展好的一面视而不见,或者对中国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一面选择性屏蔽,因而导致出现了中国崩溃论和盲目的“中国可以说不”。

因此,精英阶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具备实事求是的能力,这也应当成为精英人群的“底线共识”。中国发展到今天,不可能是千人一面,不可能是万般皆下品,也不可能万般皆上品,关键是要放到正确的、合理的历史逻辑中去观察。选择性地看到一部分事实、屏蔽另一部分事实,固然可以支撑自我的预设性结论,但注定是靠不住的。长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是递进式发展,既不能只看成绩不看问题,也不能只看问题不看成绩。

实事求是,才是精英阶层应当具备的底线素质,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精英们的影响力才是正面的、持久的、靠得住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