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是,政府必须用产业政策支持新的产业发展、解决新的问题,解决外部性的问题。因为政府资源有限,所以应该有策略性地选择一些能够快速形成竞争力的产业。怎么做?我觉得,必须有选择,有战略性的。这应该是叫国家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国家产业政策应该做的是,去帮助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协调问题。“结构主义”也是想发挥政府积极作用。“结构主义”的失败,跟这些成功国家,表面看起来是共性,但是有特殊性。
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要素禀赋结构大致相同的地方。制造业最重要的是资本跟劳动力,要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看人均收入。矿产资源也很重要。
我的论点是说,要素禀赋大约相同,比较优势就必然大约相同,如果说你针对的国家或者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能够维持20年以上快速发展,这个国家必然大致比较优势一致。因为如果大量产业违背比较优势,它绝没办法维持20年以上快速发展。快速发展当中,你针对它的快速发展贸易部门,如果有20年快速发展的话,它的公司必然增加2-5倍,20年比较优势产业要逐渐是比较优势,它的夕阳产业就是你的朝阳产业。
我们将视野转回国内,看看现在是不是有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自发地是这样的产业了,而且已经进入(比较优势产业)了。如果已经是这种产业,有个好处是经济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需要的隐含的知识要素都是有的。这就可以分析比较优势大约相同,我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他的40%、50%、30%,那我为什么不可以用比较低的工资成本跟发达国家竞争。我有工资优势为什么还不能竞争,一定是交易费用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由于基础交通设施造成的?还是劳动力交易水平造成的?还是金融支持造成的?这做具体分析。分析了以后,帮它们排除障碍,很快这个产业就能变成竞争性产业。
假如说国内没有民营经济自发进入,怎么办?我可以把别人的夕阳产业、我的朝阳产业吸引过来。人家现在不来的原因是什么?你这儿有比较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发展水平不高代表教育水平差别也不远、社会发展条件差距也不大。你要仔细跟这些外资企业谈,了解它们心中关心的是什么,帮它们排除这些困难。
现在,技术变迁非常快,产业升级非常快,经济发展非常成功的国家现在有的产业,20年前可能根本还没有。印度现在信息产业这么发达,它在上个世纪60年代根本没有信息产业。如果在发达国家发现这些新产品新技术在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国家发现了这些“幼苗”,也应该排除障碍,帮助它们发展。印度现在在信息产业上面之所以那么有竞争力,国家的帮助是功不可没的。原来印度信息产业是用卫星通讯,通讯成本非常高昂。当印度政府发现信息服务业的潜力,就帮它们改善了光纤,大量降低成本,在教育、其他政策上给予帮助。对中等发达国家来说,很多产业要跑在世界前沿,产业就要升级,要完全创新。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如果发现是有潜力的,政府应该提供帮助。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基础设施不错,商业运行环境很差。当然最好是全国同时改善,但是政府资源有限,全国都改善的话,那得猴年马月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关注局部,我们国内常用的经济特区、各种产业园就是这样。在特区产业园之内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然后本来有很多交易成本的,有很多批准的沟沟坎坎可以变成一站式服务,这个效果也非常好。同时,这种方式还有利于鼓励产业集群的出现,因为产业集群是降低交易成本非常必要的方式。
产业升级或者产业的多样化都需要创新,必须有先行者,先行者有外部性的有风险,要给予补偿才会有人去当先行者。这种所需要的补偿跟传统的进口替代产业“结构主义”之下的补偿不一样。“结构主义”之下的补偿是这个产业根本不符合比较优势,企业根本没有支持能力,政府必须用各种方式才能完成保护企业的要求。我这里讲的补偿是对外部性的补偿,实际上从量到时间都是,比如说给它3年、5年的税收优惠;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也要有金融服务,可以给这些企业优先金融服务;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普遍不是储备货币,进口要外汇,也可以给这些产业在外汇上面的必要的优先配置。这些都是有限的,克服外部性所需要的补偿。如果能这样做的话,经济可以发展得非常快。
前面讲的产业升级好像都是制造业。我强调一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农业非常重要,农业本身也有结构变迁,技术结构必须从传统农业技术变成现代农业技术,必须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变成商业性的农业,这是结构变迁。在这个结构变迁当中,政府要发挥助推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可以给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跟市场。发展中国家除了劳动力是优势之外,不少自然资源也是优势。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方式,自然资源可以变成一个有利的条件。首先,在治理自然资源方面,自然资源租金收取管理必须完善。目前,国际上,自然资源价格波动大,这个国家把自然资源税费管理好以后,大部分钱存到国外防止自然资源价格大幅波动,这样不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管你自然资源多丰富,要发展成一个现代国家,都必须进行结构转型,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这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果能把自然资源的租金管理好,用当中的一部分投资于各种基础设施的话,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会比自然资源短缺国家的发展更好。美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丰富的国家,斯堪的纳维亚也是对自然资源财富管理得好,而且用这种财富帮助对自然资源业转型的企业发展。
我认为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看法,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用其比较优势挖掘后发优势潜力,产业升级速度会比发达国家更快。应该有潜力维持每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20年、30年、40年,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当中,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经济甚至变成高收入经济,这个潜力是存在的。但是要实现这个,必须有条件,我认为,思想意识决定行动,因此就非常有必要改变发展理念。
简要的总结
我作一个简单的总结。第一版的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发展经济学基本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然后去看发展中国家缺什么,像重工业、现代产业。或者发展中国家做不好,而发达国家做得好的市场秩序,发达国家都是要发展中国家去发展,做发展中国家做不好而发达国家做的好的。用意是好的,效果却很差。我提出的第三版发展经济学认为,应该看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什么,根据它们有的能做好什么。政府的作用以及国际机构的作用,是帮助它们,把它们现在有的能做好的发扬光大,然后形成它们的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积小胜为大胜,只有这样子才能够发展成功。它们现在有的是什么,就是它们的要素禀赋,它们现在能做好的就是他们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发展经济学应该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排除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要素生产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减少教育成本。如果这样的话,任何发展中国家应该都有条件维持每年8%以上的增长20年、30年、40年,一代人、两代人、许多代人,实现“工业革命”以来,发展中国家希望的,跟发达国家共同利益、平等基础之上的一个追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