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波:要读点不感兴趣的书

周云波:要读点不感兴趣的书

由于学识、秉性、经历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个人对读书内容喜好千差万别。有的喜欢科技,也有的喜欢社科;有的喜欢学术,也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国内的,也有的喜欢国外的,不一而足。而有喜欢就有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所以,一般人遇到心仪的会爱不释手,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三下五除二读完;而对后者则恰恰相反,更有的听到就头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习角度而言,在感兴趣的方面发扬钉子精神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了解掌握更全面、系统、深透。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具备这种态度,而朝三暮四的效果可想而知。在当今各种读物包罗万象、层出不穷、浩如烟海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阅读兴趣无论有多广泛,相对而言总是微不足道。兴趣之外,有很多亟待我们去学习研究。这是丰富知识、开拓思维、促进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人的精力有限,不能科学地选择内容,到头来很可能事倍功半。

在本职与非本职专业知识中,都不乏我们不感兴趣但又必不可少的。一个军事指挥员,如果对军事历史不感兴趣,一般难以达到较高的造诣。也就是说,欠缺一些必要知识的阅读不符合学习研究客观规律,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像日常饮食从不尝试不大喜欢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良一样,这样阅读有可能忽略一些较为重要的内容而导致知识体系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个人的发展。

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可能恰恰是我们欠缺的。不仅因为兴趣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特定领域浸淫日久,往往会固化这种兴趣而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而合理地阅读,才能培养取得社会认可、适应时代需要的能力素质。钱学森在学理工的同时,其父亲还安排他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使其学会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避免了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不能因为“与己无关”或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而少有涉猎甚至避之三舍。只有正确地阅读,才能避免知识体系畸形发展。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是修身的不二选择。俗话说“人从书里乖”,也有这个意思。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其阅读史。皮罗果夫也认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如果一个人“读万卷书”,则可不断地蓄积丰赡学养,提升高迈人格。而放任兴趣地阅读,一定程度上会强化自己的性格。但读点不喜欢的东西,就可从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眼界思维、脾气秉性和意志品格,使得知识更全面一些,眼界更开阔一些,思维更活跃一些,襟怀更宽广一些,性格更达观一些。这些我们不感兴趣的部分,或许最有益于改变人生。

对一些读物不感兴趣,原因在于看不清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需要在头脑清晰、情绪较好、兴致较高时经常翻一翻,并使之与自己喜闻乐见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等形式有机结合,借助其他兴趣提起阅读兴趣。当然,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阶段一点一点地啃,逐步培养和激发新兴趣。一旦有了一星半点进展,就要趁热打铁、持之以恒,绝不能一曝十寒。倘若出现反复,可与有兴趣的人交流讨论,在其感染和熏陶中激发兴趣。这样才能颐养性情、陶冶情操、净化心际、提升境界,从而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人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