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国平: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3)

世界城市网络和北京的定位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世界城市网络和北京的定位。

我们从动态来讲看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作了系列的研究,然后得出世界城市网络连接度。世界城市网络连接度的状况,研究小组把315个城市分为阿尔法α城市、β城市、γ城市,三个大类城市。然后每个里面还有小类,一共是十个小类。α城市必须是世界城市,又分为四个等级,α++最高的,只有纽约和伦敦。然后就是α+,有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2008年后就出现了北京、上海。2004年的时候北京排29位,连接度是43.43。上海是27位,43.95。到2008年上海的是排名第8,连接度70;北京排在第9位,68.77。从2004年还没进入阿尔法城市,2008年已经是α+城市,证明北京还是发展的很快。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起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进入了世界城市网络专家认可的世界城市的行列。

我们再回来看一下,不仅前面的城市都是谁?纽约、伦敦、香港、巴黎。香港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这个世界城市网络连接度的状况是按照跨国公司的指标体现的,不是总量来体现的。所以这个指标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但是也侧面体现他的连接度。然后是巴黎、新加坡、悉尼、上海。中国的北京、中国的上海已经融入了全球服务这样的体系里头,而且是重要的节点,或者说枢纽之一。这是我们的地位。

以北京、上海、香港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的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正快速融入世界城市网络、并逐步成为重要的结点。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世界城市可能有很多模式。我基本上从经济和空间的角度把它分成两个模块。在经济上,重要是非常强调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主要是强调三点:一个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二是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升级化,三是经济职能外显化。

从空间发展方面,在市域层面叫做构建网络大都市;在区域层面,依托首都圈构建区域城市网络,连接世界城市网络。

北京要建世界城市。北京世界城市未来的模式是什么?

我们先看北京能不能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机遇,实际上有两大类。

一个是最关键的是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格局的重塑。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接近10的,那么全球的经济增长可能只2到3之间,这里面很大部分都是中国所拉动的。金融危机以后的2008年、2009年,很多的发达国家出现负增或者零增长,这样我们慢慢的赶上了。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总量里面我们仅次于美国,相当于美国的40%多一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比方说在2030年前后经济的总量可能赶上美国,有可能时间还会压缩。

世界城市的产生非常重要的就是经济重心的转移导致了。经济重心的主要城市成为世界城市,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所以金融危机以后的世界经济的重心发生变化,整个世界从单极到多极,新兴经济体的成长,金砖原来是四国到五国,全球从G8到G20,原来美国的单极现在变成更多的极。中国是很重要的一极。2000年,北美除了纽约一个α++城市,美国还有三个城市规模比较大,都是α城市。到了2008年,美国这三个城市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他没有增加,别的上升他就等于减少了,相对位置就下降了。这和美国的经济是有关系的。我们的快速增长,他是快速减少的,这是重组。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一定产生现在全球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那么北京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他是中国首都,而中国是经济增长的重心。

第二,北京的发展。刚才从大的讲,现在微观的讲。一个就是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大国中,我们首都的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全球城市取决于符合的城市规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包括人才等等。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总部肯定不希望离开北京,因为离开北京就离开的重要的信息源,就离开了重要的信息源,就离开的政策的支撑。而且企业的发展要成为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就要对全球有影响,首都功能是非常突出的。二是人均GDP。北京人均达到1.2万美元。我们本身的经济总量在已经在扩大了。三十2008年奥运会扩大了北京的国际影响、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从2009年开始北京就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在研究上就更早,我们的研究团队在1999年。在2000年、在2002年专门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问题,为此做了十年的准备,10年以后条件具备了,就成功提出了。而且进一步明确面向世界的顶级城市。

但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机遇,但也有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挑战。尽管人均GDP达到1.2万,而纽约、伦敦、东京是多少呢?他们有5万到6万,差距也是四倍的差距。所以还是要进一步扩大体量。经济实力我们还是增长、要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有效投资的需求,那需要创新,但是我们现在的创新还不足,不足以克服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个压力。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是上升的,因为我们的劳动力密集性产业比较多,另一方面,但我们生产效率没上升,这样综合竞争力就下降了。打个比方说,一个公司雇佣一个人工资1000,你生产100件东西,但如果工资涨到两千,还是生产100件东西。这个时候我就增加一半的劳动成本。劳动成本在公司的构成中占的比例大一点,如果到20%的,利益就少了,就导致企业没有竞争力,就破产了、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是创新。还有结构的调整,高低端都有竞争力。北京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实际上有些产业增值能力、竞争力还是不行的,包括我们的电子信息。我们没有什么优势产业,但创意能力还是薄弱的。

第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你的发展,你的人口支撑条件怎么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水的问题。我们也正在启动北京水战略的研究。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大城市。我们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只有3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后的用水还会增加。我们现在北京的抽取地下水形成漏斗,有1000多平方公里。下水位下降。50年前,上世纪60年代北京平均地下水位是3.5米,拿一把铁锹就能挖出水了。现在要大机井。我们现在平均水位是接近24米了,而且每年都在降。现在用水怎么样支撑?有人说可以调水。南水北调。但全国都缺水。河北缺水、华北缺水,陕西缺水。外围缺水。而且人口一多还要更多的水,然后环境好点还要水。水位一下降你要更多的水补充。有些浇灌,灌了就漏下去了。人口水资源的承载力,意味着北京还能做多大。我们不可能无限的增加用水,但还要发展,这个时候要提升效率,竞争力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就是说方式的转变、增值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个资源矛盾是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足。人多地少。第三个是我们95%左右能源都是靠外面引进的。第四个,人口增长过快。因为我们在做2004年到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时,希望到2020年北京的人口控制在1800万,现在是2012年已经达到2200万,所以还有巨大得压力。这段时间人口快速的增加,我们的承载力面临挑战。所以,这样情况下你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

第三,大城市病。这个不止我们有,很多世界城都有。以前在讲北京是首都,因为交通不太好,老堵车,民间大家称“首堵”。现在很多地方城市也在堵,广州也限号了。大城市病的问题导致特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问题。交通拥堵、垃圾治理等困扰生活的问题还非常多。还有地价的飙升。这些都是城市病的重要表现。尤其是交通,如果交通拥堵,导致通行时间过长,导致城市效益和生活质量下降。如果我们的交通很舒适的也可以的,时间长就长吧。但上下班的时间,我们的交通只是能把你运过去就可以。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导致我们效益不好,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现在的PM2.5问题,这就和交通有关系,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地铁能发挥很大的贡献。如果大家都在地下坐地铁了,少开一点车,路面少拥堵一点。那么PM2.5也会减少的。

此外,还有社会实力、经济系数、阶层之间的差异、空间分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