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国平:学习宣传贯彻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4)

面向未来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今后如何发展?我在2000年的城市发展研究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有这么四句话,到现在也没有变。第一,作为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高层结点。中国三个高级城市为主。三个是哪个?北京、上海、香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一枝独秀,中国三足鼎立的世界城市的格局是应该长期存在的。第二,北京的世界城市讲是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经济高度统一的问题。第三,北京的世界城市叫做区域性世界城市向全球性世界城市逐步过渡。一个城市发展不可能一天就长成世界城市,要慢慢来。我们在2011年提出,到2020年成为亚太的世界城市,达到东京的水平。现在,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的地位上升了,但和别的城市有差距。但是我们有可能到2050年成为全球世界城市,达到纽约、伦敦这样的水准。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这个预期可能会提前。所以,我五月份出了一本书叫《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达到全球世界城市可能会在2030年实现,2050年的经济指标都能在2030年实现,就是说一个经济重心的转移,导致世界城市的出现。第四,北京的世界城市必须以京津冀或者环渤海的地区发展。就是说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一定要建设出世界城市圈。我们的观点到现在还是得到认可的。我们在2000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觉得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强调政府交往中心、国际经济管理中心、世界文化城区、国际创新城区,和国际低碳城市。

2010年北京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对世界城市做这样的表述: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性产业;是集聚世界高端人才和产业的城市;是国际活动聚集地,是对全球经济、全球文化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北京“十二五”规划内涵就是要打造五个都: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也就是说国际活动的聚集之都、总部之都、人才之都、文化之都、宜居之都,这五都概念就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

经济发展模式我强调这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要提高金融业、生产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结构战略性转变。二是价值链增值的环节,突显总部研发职能,提升总部在全球中的价值和作用。三是经济职能的外向化,也就是说你的经济职能不仅仅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对于外部的经济职能,我们不能通过执政手段,只能通过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手段。如果你的公司是跨国公司,或者如果你有大量的银行,你对外投资就可以了。靠这样的手段强调经济职能外向化,强调在北京发展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为中心。高科技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首都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打造这个东西。

我们来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个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一定是变化的。这也有专门的理论研究支撑。佩蒂-克拉克法则就是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到一定的阶段,第二产业下降到第三产业上升,最后形成三产、二产、一产这样的产业结构。实际上很多的发达国家的特大的城市,或现在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是这样的。那我们看一下北京的产业结构是什么样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到1978年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从消费城市往重化工业城市转变为主的增长。1957年制定总体城市规划思路的时候,就是要把北京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城市,从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第二个阶段,退二进三。退倒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第三阶段,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竞争。从1974年以来就是内部结构优化和总部经济的高端化。第一产业农业逐渐下降,在改革开放之前第二产业是一直在最上面的。改革开放以后在慢慢的下降。先下降因为要变消费城市,然后是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是75%都是服务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那么在第一阶段受到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影响,变消费城市为生产性城市,通过30年的发展达到了。但是达到了带来的巨大的问题。1978年产业结构一产是5%、二产是71%。三产是24%。一个城市发展制造业肯定是有影响力的城市,而且环境污染有很严重。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了退二进三。然后把重工业转出去。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在1994年发生变化,三产超过了二产。一产、二产、三产结构变化变成了6:45:48。整个90年代进一步调整。到90年代末北京的第三产业达到了65%。三高产业的增加值比较高。到奥运会前首钢转移进一步发生变化。2000年以后我们基本的服务业为主导的建设起来了,而且非常强调发展总部,即便是制造业也是以总部经济为主导的制造业。所以在总体上讲形成了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性服务业、高端产业为主导的结构。现在,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的经济的比重已经占了相当多了,总的来讲,我们的1.2万亿GDP里面有6000多亿是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占了半壁江山。服务业是占了70%多,现代服务业占了50%多。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出现了产业的快速升级,新兴产业不断的发展,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变化是非常非常快的。今后的进一步的发展。还是要强调进一步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是强调知识性服务业,强调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空间比较大的旅游会展。在金融业方面,主要强调吸引国内外银行的落地。强调金融的集聚和辐射,强调把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样的一个目标。在商务和服务方面,全力打造商务服务之都,旅游会展方面强调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社会休闲之都。在文化创意方面,要使北京成为国际时尚文化之都。除了我们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强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北京服务、一个是北京创造。当然现在我们还有双轮驱动。科技驱动、文化驱动。北京创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要使北京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以前我们的强调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在强调是策源地。也就是说你要成为策划创新的中心。当然要强调优势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价值链增值的环节的升级化。产业结构到一定的阶段可能会固化。下一阶段一样的产业环节的不同,增值也不一样:。增值不一样的话我们就有了所谓的微笑曲线,我们在上游是提高的,中间这一块低端制造这一环节是最不利的。这就是所谓的价值链里面的微笑曲线。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想抓上面的总部和研发。所以,技术本身要转变,结构要转变,价值链升级。所以强调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升级化。永远在低端你就没有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北京也不是一个点,它是一个面,1.64万亩土地上的情况不一样的。现在的情况之下,有人说中心城区、郊区、远郊区、近郊区各自要素是不一样,代价是不一样。就像我们地铁,四环以内钻在地下,四环以外可能到地面了,架起来,在远一点就在地面走了。为什么这么安排?因为,四环以内地面上都是房子,拆不掉,也不能拆掉,影响很大。过了四环以外,我们可以架起来,还有架的地方,成本一下子能降一半,然后更远的郊区,就能在地面上跑,当然可能要占一些地方,但是成本可能又降低了一半。这就是不同的地方地价的不同,要素的不同。干一件事情要有分工的,所以各地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总部环节、研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彼此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在北京形成总部和研发机构密集或特化的区域。但内部是有差异的。因为北京相对河北,我们的地更贵,我们要干更值得干的东西。这就好理解了。所以在市区范围内,形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总部的高端决策权利主要集中在信息高速度人才密集与管理机构众多的中心城的地区,研发机构我们放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要进一步发展,昌平未来有科技城,而核心生产职能可以往顺义方面走、大兴方面走。但不能往西北走。因为他的资源环境不一样。日常办公职能落在新城的核心区,一般的生产制造在外部的区域。所以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要不断的实现价值链环节的生升值。

提升在全球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经济职能的外向化,主要还是靠跨国公司。北京要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所以强调走出去,主动进入全球经济网络,走出去才能服务世界。还有其他的国际交往,国际组织的吸引也非常非常重要。

北京的经济发展建设世界城市的策略是什么?有以下这四个方面。

第一个重点,实现北京创造。这个是我在五月份出的那本书有详细的阐述。实际上这一次在党代会里面也专门提出了强调北京创造。我觉得这和北京的发展的条件、现实基础以及它在国家的分工定位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能体现北京的特色,尤其重要的要强调北京的特色。

第二个重点,努力打造北京服务。服务是核心。因为北京是首都,而且是一个特大的城市,是高端人才聚集地,是各种要素成本比较高的区域,一定要提高服务作用,要服务中国、服务世界,努力打造北京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全面发展总部经济。有了总部才能有影响力,国内公司的总部是对全国有影响力,一个跨国公司的总部对全球有影响力。跨国公司越大,对全球影响力越大。所以说公司总部很重要。生产制造对我们日常的支出仍然有用,不能完全退出去。但是如果有影响力就要积极加强区域合作,产业不能都放在北京,有些低端的产业,河北的也很欢迎,因为各地处于不同的阶段。那你要说我不给河北,扔到别的地方合不合适?从企业讲可能合适的,但是从区域讲可能不合适,因为你离特别远,这个区域的总体实力就没起来,不能长期支持当地服务业发展。服务业要有服务对象,上海的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好。他和整个的苏浙制造业的发展是有关系的。第三,我们还要研发,也要跟进包括管理的措施。所以特别远一点不方便的。第四,要加强区域合作,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产业分工。强调在互相之间有明确的产业分工。

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空间发展模式

空间发展模式是两个:一个在市域范围内要强调构建网络化的大都市。要强调在区域构建世界城市区域网络。实际上我们的城市人口已经非常多了,2500万,未来还要增加。这是挡不住的。为什么未来还要增加。有两个基本的理由:一是说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完全结束。现在的城市化51%。到什么时候能完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到70%到80%,基本是可以的。而且我们知道城市的人口不可能更多采用行政手段控制。这次北京的人口普查1961万里,不到1300万是户籍人口,剩下30%是外来人口,而且这个比重还是进一步增加。当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会上升。总的来讲所以有的城市还是有人口。我们的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二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区域差异。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重心还是在偏沿海和东部,北京只要有就业的机会,人们就来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城乡差距。城里比较好。所以他要来。这可能是挡不住的。城市放大到什么样是一个技巧问题。因为一个城市不可能无穷无尽的放。城市大有大的问题,也有大的优势。我们怎么样扬长避短?要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也是多中心的发展。那我们就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网络化大都市。网络化大都市是一个有形和虚拟的网络支撑,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具有多中心多结点的中心区域。为什么会成为网络化大都市?就是因为现在城市空间在技术革命,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变革之下出现的情况。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区域化,城市的郊区化和不郊区化。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新的趋势在这些新城就出现了。随着城市郊区的发展,郊区出现新的城市。那么这种新城同时除了居住中心也是就业中心,这样多中心的转换。第二个方面城市再发展的过程中就成了区域城市。大的空间尺度出现这样的集中。城市空间发展也从这种,我们叫等级形的中心地的模式网络化的转变。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些模式。然后就出现了现代城市发展应该是这样多中心网络化这样的城市空间,我们把它命名为网络化大都市。北京在一定的范围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那网络化大都市有什么好处。好处我们做它干什么?一个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享有集聚效益。人口多好买东西,人不聚集起来产生不了效益。GDP也是一样。比如说我那天把车碰了一下,都创造GDP了。我们俩谁都没得好处。但是如果人不多,那就碰不了。所以集聚就可能让他就有活干了,甚至带来就业了。而这些城市它有它的好处,能享受集聚经济效益。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这个网,就是说规模提升,然后促成城市的增长,那就已经证明集聚规模经济的存在的。这个网络化大都市他能够享受集聚规模经济,但是他又能够避免这种单中心集聚带来的集聚部经济所带来的效益损失。这损失比方说交通用度,地价上涨,多中心就好一点。学者的研究将其叫做分散化的集聚经济优势,通过分散化把集聚经济优势做出来。

第二,可以通过多中心的整合弥补单一中心城市发展的规模形式。通过协助效益可以拥有更大的区域优势。兰斯塔德地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50万人,4个城市200万。在欧洲200万人是一个很大的城市。

第三,网络化大都市空间组织有利于城市区域整体的均衡发展,这样差距就小了。不至于城市中心区高楼大厦很现代。

第四,网络化大都市,通过多中心分散化可以避免单中心导致的城市蔓延,保护区域既有的生态格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宜居关系。和促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你一个单中心外围摊大饼,那么空间就没有了。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