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延风:促进社会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葛延风:促进社会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事业更好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意义重大。这既有利于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也是保持经济和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500美元,已经进入到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到这一阶段后,对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求会更高。

各项社会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能否构建一个目标明确、发展稳定、运行高效的服务体系。在我国,承担各种社会事业服务职能的主要是事业单位。目前,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总数有120多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广大职工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国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一方面,不断增加投入,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同时,也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诸多体制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内容涉及事业单位组织管理方式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有关改革探索的成效很突出,主要表现为社会事业领域整体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各级各类机构以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

但也必须看到,受多方面体制因素以及一些迫于特定时期特定问题的政策选择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社会事业领域,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既有部分领域政府“管”得过多问题,也有部分领域过度利用市场机制问题;受财政体制及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很多社会事业发展还很不均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方面,既有部分领域行政干预过多问题,也有放权过度和约束不足问题;在激励机制选择方面,部分领域鼓励“创收”并允许创收收入与职工薪酬和福利挂钩,导致一些机构行为目标出现偏差,公益性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

鉴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的重要功能以及当前社会事业领域特别是事业单位运行中的不足,必须在充分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事业更加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事业单位的数千万职工受到激励和鼓舞,充分调动积极性。

二、分类是改革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对事业单位的分类,这是顺利推进改革、完善管理、促进相关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之所以强调分类,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事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企业等经济组织。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包括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以及农林水技术服务、广播影视出版等很多行业,不同行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特点差别很大。另外,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部,也都有不同类型机构,比如教育领域有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机构,卫生领域有公共卫生机构和不同类型医疗服务机构,科技领域有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推广机构等。即使同一领域内的不同机构,内在运行规律也都有很大差异,不可能用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所以,必须分类组织,分类管理。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另一方面,还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构成有关。受传统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中,除提供教科文卫等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外,还有一些与政府公共服务目标无关或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组织管理的机构。比如,有一些主要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机构,还有一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具公益性、完全可以以企业方式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机构。这些机构和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定位不清,带来了不少矛盾,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承担行政职能的要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不具有公益性的要转制为企业。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更好促进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

在分类问题上,还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必须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指导意见》明确,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在这方面,过去改革试点中有不少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另外,目前不少机构往往兼有不同属性的社会功能,对此,也必须在充分考虑不同社会功能属性的基础上予以区分并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二是在分类后的管理方式选择也必须进一步细化。比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卫生等机构都已经明确为公益一类,但这些机构的运行规律有很大不同,不可能按照完全一样的组织管理方式,必须根据各自特点,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其他不同类型机构也一样。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