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深度解析欧美债务危机(2)

巴曙松:深度解析欧美债务危机(2)

在具体的救助资金来源上,既有国际机构和国际社会的救助,也有欧元区自身的相互救助。目前看,IMF试图在救助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是依赖IMF进行救助必然会使欧洲国家必然会面临新兴市场国家的权力要求,那就是:IMF依然是在欧美的主导和控制之下,新兴市场国家如果要出资救助,就需要享受与其责任一致的权利,特别是要争取享受与欧盟成员国的一样的权利,而目前的基金投票权中,欧元区各国显然占有过大的投票权。目前公布的欧洲救助IMF的注资计划中,美国没有直接参与,也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和批评。

在欧元区内部,救助活动争议的关键,是因为德国公众认为自己在救助中承担了过多转移过来的危机成本,因此对救助持反对态度。德国等核心国是有救助的实力的,目前的挑战主要在政治层面。

任何金融危机的解决,无非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危机诊断——根据诊断对经济金融体系进行调整——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损失——金融体系取得再平衡。目前看来,市场处于损失分配的阶段,危机要过去,必然需要有人承担更多的损失。

许多认为德国应当出手救助的决策者认为,欧元区为德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德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但是因为德国马克整合在欧元中也回避了升值的压力,欧元的贬值反而促使德国的出口更为强劲;德国的债券之所以广受国际资本欢迎,主要是因为在欧元区内的有的国家的财政状况太弱,正是这种财政比较弱的国家的存在,才使得德国的债券如此受欢迎。有测算表明,如果德国马克类似瑞士法郎还保持独立货币形态,德国的年度外贸增长就可能会从此前的平均18%大幅降低到10%的水平。换言之,德国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欧元区获得的种种好处,也潜在地意味着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损失分配,不然也会直接威胁到自身的银行体系安全和经济增长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需要等待市场出现动荡了,才可能引起德国公众的反思,意识到如果不救助,最终危机扩散时,最后买单的还是德国,这样才可能会对救助行为产生认同,因此,在形成共识之前,市场的大幅动荡在所难免。

同时,欧元区的被救助国家也需要建立清晰的财政纪律和自我财政约束行为,才可能有助于德国公众以及外部投资者在救助行为上达成共识,如果不进行任何的结构改革就只是一味试图争取外部的救助,其效果会很有限,而且容易引发广泛的争议。从目前的进展看,不同国家的内部调整进展差异很大,速度很不一致,同时政府决策显著滞后于金融市场的调整速度,都直接制约了救助共识的达成。

国研网:以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台和希腊选举为标志,欧洲政治的左翼势力似乎有所抬头。您认为这些偏向民众压力的势力的增强会对欧债危机演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巴曙松:我认为欧洲政治的左翼势力抬头,必然会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化解带来新的看法和分歧,但是,从这些国家的政治周期看,这些政治家在选举时提出的激进口号更多为了吸引选票,但是当真的变成执政者和决策者,他们往往就不得不变得更为务实,因此我认为这些左翼的领导人上台之后,同样也会采取更为务实的决策态度。

国研网:请您展望一下未来欧债危机的发展前景。比如,一些人认为希腊退出欧元区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西班牙将在10月份左右迎来偿债高峰,到时欧债危机将更加严重。

巴曙松: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应当说是欧元成立以来经历的一次考验,在此之前,欧元总体上是在大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运行的,欧元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个冲击,就会成为一个更为成熟的国际储备货币。当然,欧元区内在的一些缺陷,也是需要通过结构性的改革来推进的,否则,在偿债高峰时期到来时,各种外部和内部的注资和救助只能救得了一时,但是不可能一直依赖外部的救助而不推进内部的改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