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中国不改金融结构,没出路(2)

郭树清:中国不改金融结构,没出路(2)

二、金融服务业体系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

说到金融业,大家都知道一个悖论,这就是我们特有的“两多两难问题”: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资金多总是相对的,我们每年提供给国际经济使用的储蓄资源就有近2000亿美元,超过了国内农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这个悖论与论坛的主题密切相关,要害在于金融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事实上,我国金融市场本身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是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高度依赖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今年以来,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贷款及承兑票据占80%,只有不足20%来自股票和债券融资。从社会融资存量看,2011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占54%,企业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仅占到26%,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直接融资为主导的美国和英国,分别为73%和62%,也低于间接融资占主导的德国和日本,分别为39%和44%。从居民个人金融投资的角度看,银行存款占总额的64%,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比例不到14%,而美国的居民金融资产中,股票、基金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养老金合在一起,达到了近70%的比例。

其次,在资本市场内部,也存在着结构失衡。一是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2011年底股票市值约为公司债[138.83 0.02%]余额的4.5倍,而大部分成熟市场中,公司债的规模往往大于股票市场。二是股权融资市场层次单一,美国有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和粉单市场、灰色市场等几个层次,大致呈金字塔状。而我国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代办转让系统正好呈现“倒金字塔”形。三是期货及衍生品发展不足。成熟市场的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品种十分丰富,交易规模很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很高,而我们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很不够。四是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A股市场的专业投资机构持有市值的15.6%,而发达市场这一比例大致为70%。更为不合理的是交易结构,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26%,但却完成了85%的交易。

第三,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大企业、政府相关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优势[1923.36 -0.90%]比较明显,中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获得的服务非常有限。2011年,我国有超过1000万户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税收的50%,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完成了创新成果的70%,解决了城镇就业的80%,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仅中关村[5.61 -3.28% 股吧 研报]科技园区初步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公司就有1000多家,但它们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还非常狭窄。更不用说还有武汉东湖、上海张江,还有重庆、深圳、成都、西安、长春等等园区。

三、直接金融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天然优势

如前所述,我国经济中目前最尖锐的问题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我们固然应该挖掘银行的一切潜力,而且也要积极推动民间信贷的规范发展。但小型微型企业往往需要的是本金,或者是时间稍长一点的债务融资,而这种服务只能由基础的直接融资来提供。

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我们更多地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一平台。在对大量现有产业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更多发挥并购市场的作用。发达国家中,市场化并购完成的交易额,常常占到GDP的5%以上,甚至超过10%,即使新兴市场国家也占到了3%以上,我国却只有1%左右。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现和推动过程中,同样应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真正的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小微企业之中,其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特点,决定其往往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以及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可以成为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基础平台。

事实上,每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的焦点,都在于各国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浪潮中独占鳌头,缘于其高效的资本和科技的对接机制。近年来美国的苹果和脸谱等公司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功,引领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都得益于其资本市场在危机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产业并推动其快速成长。今年4月5日美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简化中小企业上市流程,降低上市准入门槛,也是为了进一步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完善民生保障,从根本上要求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而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建设严重不足,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参与资本市场。我国居民人均银行存款2.3万元,从储蓄动机来看,其中很大比例将用于养老。这本身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好事,问题在于,一定要使之能够保值增值。没有资本市场这是做不到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