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印度民族冲突的警示

梅新育:印度民族冲突的警示

印度阿萨姆邦的民族冲突再次震动国内外,从7月19日该地区穆斯林聚集区两名学生被不明身份的枪手射杀,到24号晚上,这场冲突已造成32人死亡,逾20万人逃离家园,至少60个村庄被完全焚毁,过境列车遭遇袭击。

其实,民族、宗教冲突是印度的老大难问题,无论是在首都新德里、最大城市孟买这样的腹心地带,还是克什米尔、东北地区之类边疆,都能深切感受到这一问题的冲击。仅2008年一年,印度就发生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冲突656起,其中4起发展成骚乱,死亡123人,2272人受伤。

从三甘地之死,到延续数十年的克什米尔动乱,到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规模民族仇杀,到2008年11月震动世界的孟买特大恐怖袭击案件,到2011年7月13日孟买闹市区的三起连环爆炸案,以及9月7日新德里高等法院爆炸案,再到这次的阿萨姆冲突,我们已经一次又一次看到了印度民族、宗教冲突所潜藏的巨大破坏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还会继续看到。

印度民族宗教冲突之所以历久难息,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经济利益之争就是其中之一。各个族群、宗教群体对自己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满,争夺经济政治发展的机会和财政投入“肉桶”……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民族宗教冲突的导火索。

贫困率差距

以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为例,印度穆斯林贫困率就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4年,印度新德里国家应用经济委员会(NCAER)对全印33000个代表性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生活在乡村地区的穆斯林贫困率远远高于全印乡村平均贫困率,城市穆斯林贫困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2005年间,印度穆斯林贫困率(38.4%)为全国最高,比全国平均水平(22.7%)几乎高出七成,甚至高于表列部落或表列种姓的贫困率(36.4%)。

2006年,新德里“计划与行动委员会”对马哈拉施特拉、旁遮普、泰米尔纳德、西孟加拉、北方五邦的调查结果表明,这5个邦家庭平均月收入为2103.24卢比,而穆斯林家庭平均月收入为1832.20卢比。而且,印度穆斯林自主创业和在小型私人企业等非正式经济部门就业者多,在正式部门就业者少,致使其收入波动大。

2004—2005年间印度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61%的穆斯林劳动力自主创业,印度教徒则为55%;有25%的高种姓印度教徒拥有稳定工作,穆斯林则仅为13%。

在现代工业和贸易中,很少有穆斯林拥有大型企业或在大型企业中工作;左右印度经济的塔塔、安巴尼、米塔尔和博拉四大垄断财团家族代表的并非印度最大民族印度斯坦族,而是少数民族帕西族和锡克族,但印度企业前50强中没有一家属于穆斯林。

印度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问题更为突出。除阿萨姆邦外,东北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和制造业,农业生产仍以传统耕作技术为主,以全印度7.7%的土地,却只生产全印度1.5%的谷物,只能满足该地区70%人口的起码食物需求,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印度所占比例始终均低于其人口在印度总人口中占比。

恶性循环

印度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的贫困与民族宗教冲突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因为贫困,部分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将其归咎于大民族、大宗教,积郁在心,往往诉诸民族宗教冲突的暴力手段以求改变现状,甚至单纯泄愤;且这些极端做法往往打着“维权”之类旗号,令某些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实施极端行为时倍感“理直气壮”。倘若领头这么干的人能够藉此赢得民族、宗教“领袖”地位而名利双收,民族宗教冲突将更频繁,更暴烈。

但这种诉诸民族宗教冲突的暴力手段反而从两个方面损害了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自身:一方面,主流社会、大民族因此对这些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不良看法滋长,民间投资和就业机会对其避而远之,对政府也颇多怨言。

另一方面,这些冲突又驱使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备感不安全,迁居本民族本宗教信徒聚居区,结果使得自己更加孤立,减少了族际交流的机会和就业机会,损害自己发展的前景。在印度穆斯林群体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暴露得相当鲜明。

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更对印度众多少数民族和小宗教信徒摆脱贫困、对减少民族宗教冲突产生了消极作用。因为假使教育指导思想正确,接受统一的正规国民教育本来有助于少数民族和小宗教信徒子女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文化熏陶,从而滋生统一的国民意识,而非狭隘的民族和宗教意识。最终在印度下一代中形成、凝聚更大范围的共识,降低其成年后诉诸民族宗教冲突的风险。

这一问题在穆斯林群体中极为突出。2001年印度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印度穆斯林7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为5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1%),虽然高于表列部落和表列种姓(52.2%),然而远远低于信仰其他宗教的少数群体(70.8%,不包括表列种姓)。

其中,城市地区穆斯林识字率为7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1%)11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穆斯林识字率则只有52.7%。此后几年,印度穆斯林识字率仍然上升缓慢。2004—2005年间,穆斯林6岁级以上人口识字率只有59.9%,比普通印度教徒识字率(80.5%)低得多。

由于穆斯林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景也不乐观。2005年,印度穆斯林入学率为50.7%,甚至低于表列种姓,低种姓穆斯林入学率只有36%,在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人当中,穆斯林所占比率最高,达到了32.6%,1/3的穆斯林女孩从未入学。

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是印度穆斯林人口难以改变贫困命运的重要原因,贫困本身又妨碍了穆斯林家庭子弟接受教育,扭转贫困命运,从而形成贫困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因为贫困且没有文化的父母既无力为孩子支付学费,又不能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导,许多孩子上几年学后就不得不辍学打零工或回家照顾弟妹。

与印度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印度面临的某些民族宗教问题在中国也有所体现。尽管中国民族宗教冲突远远达不到印度的烈度,但处理好民族问题对中国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印度在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