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增长放缓与稳增长关系(2)

理性认识增长放缓与稳增长关系(2)

稳增长应防止两种风险,立足于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经济运行将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局面。稳增长不仅在当前非常必要,在整个增长阶段转换期也将是宏观政策的重点。从目前情况看,稳增长应关注并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不适应、也不理解增长阶段的转换。有些地区对于增长速度放缓还不太适应,忽视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事实,还想用一些办法把速度推到以往的高增长轨道。这样做不仅难度很大,即使短期内推上去了,也难以持续,而且极易引发资产泡沫和过度投资等风险。

另一种倾向是对短期内增长速度大幅下滑或剧烈波动重视不够、应对不力。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增强,容易出现短期内大幅下滑或剧烈波动。根据有关研究,在我国速度效益型的增长模式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增长速度大幅下滑,企业经营、财政收入和银行资产质量都会遇到巨大压力,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尽管目前就业矛盾尚不突出,但如果短期内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就至少会出现结构性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调结构不可能顺利进行,发展环境也将遭受重创。

因此,当前稳增长,就是要使增长处在一个适度区间,防止强制上行和过快下行两种风险,平稳渡过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稳增长为下一步的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必要时间和有利环境。这里所说的增长阶段转换,除了速度变化,更具实质意义的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机制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要由依赖大量投入和快速市场扩张、重化工业主导的增长,转向着力于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由主要借助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转向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因此,在原有增长动力减弱的同时,必须激活和启动新的增长动力,主要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被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所抑制的增长潜力。例如,我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尚有一定的投资潜力,但部分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且效率低下,如不进行实质性改革,这部分投资潜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掘。

二是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和升级。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消费需求增长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和水平提升。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进城农民在身份、居住、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小城镇人口向中、大城市转移,以及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消费结构升级,都将持续扩展消费空间,并带来巨大的消费浪潮。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增长速度的放缓,重要工业产品产出峰值期的陆续到来,产能过剩问题的凸显,将促使我国进入一个大规模的产业兼并重组期。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进步压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设备投资的加速。服务业的发展将扩展新的增长和就业空间,尤其是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导力量。

四是新兴市场等新的外需空间的拓展。据世界银行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2/3将来自新兴经济体。我国品质较好而成本较低的工业产品,全球首屈一指的基本建设能力,有效组合内外资源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机制和经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很大需求潜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