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3)

摘要: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到位,或者说科学发展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并没有成为主旋律,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八大要解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变为发展实践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这些年来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除了决心和举措之外,更深层的是缺少体制和机制保障。

有人说这个内容在新闻通稿上看不出来,其实这部分表现为总书记强调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本来就是基本路线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次总书记讲话里面被称之为兴国之要。关于这一条在中国社会认同率极高,基本上没有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错的。尽管现在大家对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像过去那样片面了,这个不片面才显示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社会支持的人多,但是反对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支持、反对的立场都是很鲜明的。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理所当然,不用多说。如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能有共产党的立足之地吗,更不用说长期执政了;而对于明确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人,也毋需对牛弹琴,人家的立场也不会轻易改变。

可是改革开放却不一样了。一方面,改革开放的行为本身不可能完美,肯定是有毛病,有缺陷的;另一方面,质疑改革的声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么怎么办?中央必须得有明确的态度,总书记在这次讲话里面,就给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态度,中国30年来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开放。而且更进一步讲了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态度的坚决只是一个方面,如果坚决的态度背后没有真正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光有态度也是不够的。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谈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研究改革创新,促进制度的完善。比如中国下一步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而改革?现在有很多部门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纯属为改革而改革,甚至是为一小部分人改革,动不动让老百姓付出代价。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于改革不感冒?就是我们在改革的价值指向、立场方面出问题了。中国的发展要有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未来的改革恐怕也要用科学改革观来指导,不以科学改革观指导的改革,不知道将要改到什么路上去。

    小平同志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既然是完善,就不是推倒重来,就不是另起炉灶。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一说改革,就是把过去的做法全盘推掉。中国的改革固然要改掉一切不合时宜的,一切束缚我们思想的旧观念、旧做法、旧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把中国共产党60年来搞社会主义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原则、好做法全盘丢掉,那样我们的改革真要走到邪路上去了。到那个时候,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如今什么叫改革?改革不仅意味着对30年前做法的改革,同样意味着对30年来做法改革的再改革。改革这个词很值得我们琢磨,改革本身是一个可以不断进行改变的词汇,这为我们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拓宽了空间。

    对于中国社会目前来说,党的基本路线三方面内容是有机统一的。看起来是三样东西,但这三样东西其实是一体的。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可能会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但不管说哪一方面的内容,说的都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所以,我们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四项基本原则。同样,当我们谈改革开放的时候,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础上的改革开放。

    第二,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如何推进六大建设。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这六大建设就不展开讲了,只是简单点点题。

    将来我们经济建设的重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国社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达到47万多亿,是世界第二了,就算中国的经济增速往下降,靠这么一个庞大的起点平台和我们的发展惯性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赶上美国用不了五年时间。实际上中国经济滑坡,也不可能低到7.5%以下去。今天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不成问题了,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不能只看堆出来的数字,好比北京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现在在世界上虽然不能说首屈一指,但傲视群雄没有问题,从看得见的硬件建设来说,北京离世界城市已经不远了,甚至有一些指标远远超过了。美国纽约不就曼哈顿像点样子吗?西城区、朝阳区很多地方都比美国曼哈顿漂亮。美国纽约的地铁破破烂烂,找不到一条硬件建设方面超过北京4号线的。但北京在软件方面跟目前知名的世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别,纽约地铁虽然破破烂烂,但是乘坐还是很便捷的。西城区任何一条大街都比巴黎的大街宽,但巴黎地下管网150年不过时。

    这次总书记在谈政治建设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政治制度改革是不行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这三条有机统一起来,而不是另起炉灶。有人说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仿佛不把共产党弄下台就不算改。改革应该是把没有做完善的完善起来,把一些好的理念、好的模式真正变成现实。我们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人的特权,不能搞法治搞到法治成为少数群体的工具。也许我有点保守,我一方面坚持民主,另一方面又对某些人宣称的民主保持警惕。我一方面坚持法治,但对有些地方搞的法治也很警惕,如现在一些地方在改变地方行政管理条例和地方法规,想通过修改法律来更好地从农民手里把土地给拿过来。这样的法治,我们要予以警惕。

    文化建设方面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大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总得有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谁都可以说叫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文化不仅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不仅能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有影响力,而且我们的文化还必须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的文化。

    社会建设方面重点强调了加强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这是重申和坚持了十七大的思路,并且又更进一步明确了。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敢于坚持以民生为本,保障社会建设,这需要大魄力、大觉悟、大感情。目前中国社会,社会管理压力特别大,尽管压力这么大,中国共产党还是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而没有放在社会管理上。为什么?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社会管理要想真正有效实现,必须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如果人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再怎么管也管不住。尽管十八大依然会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但也只把管理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善民生。

总书记讲完四大建设之后紧接着讲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现在有一些同志,甚至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在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时候,认为总书记把总体布局扩大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依然是四大建设没有变。总书记在讲话里面这样说,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它是作为四大建设的保障体现出来的。我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为总体布局四大建设的两大保障,在“4+2”里面,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