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

核心提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到位,或者说科学发展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并没有成为主旋律,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八大要解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变为发展实践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这些年来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除了决心和举措之外,更深层的是缺少体制和机制保障。

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明白总书记讲了什么,还要弄明白总书记为什么这样讲。从这个角度来说,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很丰富,但归根到底就是三句话:一是统一思想的宣言书,二是科学发展的动员令,三是治国理政的路线图。我今天就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跟同志们交流一点学习的心得体会。

统一思想的宣言书

大家都知道,每到党代会召开之前,中国社会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党代会是决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的会议。所以社会上各个群体,各个方面的人物都希望在党代会召开之前表述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的理念,以冀在党代会的决策中有所体现。坦率地讲,就现代社会来说,思想活跃是件好事情。但是,思想太活跃了,活跃到了乱的程度就不行了。从开好党代会的角度,我们希望把思想统一到一个正确、规范和科学的认识上来,因为没有思想的统一、共识的凝聚,就很难形成一致的行动。

    总书记讲话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一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次总书记讲话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中国社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把它称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为什么这面旗帜如此重要?因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道路。毛主席当年讲过一句话,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把这面大旗树起来,大家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可能有人会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至于这么复杂吗?把目前世界上大家走的比较好的路,照抄过来不是挺好吗?就一个个体来说,走别人走过的行得通的路,这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成功的经验可以继续,失败的教训可以避免。但就一个大国、一个大党来说,跟风就要出麻烦了。我们经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对于一个小个头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但一个大块头站在另外一个大块头的肩上,恐怕要把那个大块头给压垮了。美国老说中国不走他们的发展道路,我们说如果我们走了美国的发展道路,用不了几天美国就会受不了。中国发展工业化,搞世界工厂,美国开始制裁我们,我们卖什么东西他们都搞反倾销。因为我们走了他们的路,就把他们的路给挤占了。这就是道路悖论。如果一条路上没有车走,感觉到心里很不舒坦,但如果走的多了就开始堵车。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并不是中国不想走美国这条路,因为我们走不了,走不成,也走不起,真那么走美国会更强烈反对。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条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执政党,这是宪法赋予的,但仅仅是宪法赋予我们合法执政的地位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另外一个合法性,这条有前途的发展道路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走的路,离开中国共产党就不行。

    有人说我们感觉这面旗帜挺空的,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面旗帜并不是空的,它上面写了八个大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我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要求。科学发展不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强调为人民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不仅要快的发展,更要好的发展。社会和谐则强调社会各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不仅不能少部分人高兴大多数人失落,也不能举座皆乐一人独泣,用一个电影的名字说,就是和谐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与其他一切社会发展道路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相信这面旗帜上还要再加一句话:共同富裕。因为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如何被高高举起?我们有三大支柱,这就是30多年来取得的三大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成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有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三大成果中,“道路”与“理论体系”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制度”是我们党去年才明确提了出来。因为制度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的过程。过去小平同志说,我们改革也好,搞社会主义也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过去没有人做过,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摸着石头过河就难免今天想这样摸,明天想那样摸,今天摸深了,明天摸浅了,做法有些不太规范。把一些好的做法总结起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以后继续走的时候,就有制度做依据。

这次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原来说的是一面旗帜、两大要求、三项成果,总书记又加了四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曾经一个外国学者开玩笑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明白,“社会主义”我们也明白,就是“特色”不明白。这个特色是什么?是不是想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次总书记的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讲明白、讲清楚、讲到位、讲系统了。这四个特色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内涵。

第一,实践特色。中国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蓝本可依靠,毛主席当年说草鞋无样,边打边做,邓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从行动、从实践开始的,我们是干出来的。

    邓小平同志说搞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家对这个提法有什么感触?如果大家留意国际社会发展背景,就会发现没有哪一个政党敢公开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魄力?我们是全心全意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什么敢提出这么一个口号?这就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实践特色。没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么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决心,就没有今天中国社会的繁荣富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勇气、大智慧。

    再比如,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个改革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理论的同志都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同样是前无古人的。在西方经济学里面,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从一开始,社会主义就跟计划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是跟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结果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把市场经济的好东西拿过来,又用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不好的东西剔除掉。我们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这是实践的创造。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我们敢做前无古人的事情。

    第二,理论特色。尽管中国搞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成型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理论。毛主席当年说过一句话:实践中要出大道理的。我们既然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那么当然也应该产生中国的道理。什么是中国道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理论特色是什么?这个中国道理里面有着很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特色在里面,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勇于把普遍真理跟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每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发展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结合。二是善于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特别强调一脉相承,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前是毛泽东思想,十四大以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具有中国风格。有人说,中国目前的理论创新并没有写出什么新的理论,尤其是再也写不出《资本论》这样的宏篇巨作来。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如果写出原汁原味的《资本论》,并不是什么好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是对经典著作的照猫画虎,模仿跟风,而是“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今天中国共产党即使再写出来《资本论》,也应该是中国风格的《资本论》。

    第三,民族特色。尽管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社会形态,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每个国家实现过程中没有各自的风格与特色。我曾经讲过,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若干年以后美国也走到了社会主义的阶段,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跟中国的社会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哪天新加坡也走到了社会主义,那么新加坡的社会主义跟中国的社会主义也不会一样。在所有可能的差别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民族风格的差别。什么叫民族?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国家的概念可以淡化,但是民族的概念淡化不了。因为民族背后是深深融化于血液中的思维模式、文化价值认同,由此导致的不同民族间的行为模式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