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昀献: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2)

刘昀献: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2)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凯歌行进,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始终毫不动摇的坚持并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30多年的实践中,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党内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两个基本点之间,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上却长期存在争论,僵化和自由化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都始终存在。有的人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有的人则试图把改革变为改向。当前在党内和社会上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尤为严重。少数人歪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只讲市场经济,不讲社会主义,把对外开放变成全盘西化;甚至有人公开要求在宪法中删除四项基本原则,实行私有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之本,其中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事业不断胜利的政治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事业的行动指南。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性质和政治基础,我们对这种倾向决不可等闲视之。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结合,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片面性。邓小平曾深刻指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3](P248)。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我们;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既反“左”的僵化观点,又反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如果动摇了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两个基本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会给我们党带来巨大危险和灾难。

(二)淡化党的意识形态带来的风险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旗帜,是政党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我们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也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政治理想;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西方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思想观点大量涌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严峻挑战的态势。这种态势突出表现为: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科学文化与封建文化斗争并存,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关键的是一些党员群众理想信念的动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泛滥,无信仰或信仰宗教的人在增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试图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走向,影响我们党的政策和决心,一些境内外势力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大肆散布传播封建的、资产阶级的,甚至反动的思想文化,公开或秘密地与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然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却有一些人,在“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想影响下,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甚至麻木不仁、人云亦云,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削弱。邓小平曾把“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的情况称为“精神污染”,并严肃指出:这个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3](p45)因此,“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3](p156)

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党心民心涣散,行不成统一意志和行动,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三)党内民主不健全、权力过分集中产生的风险

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基本的组织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4](P543)。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所处的地位、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和自身队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观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新风险,进一步指出:“只要充分信任群众,实事求是,发扬民主,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那末,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就一定会达到。有了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什么风险也能够经受得住”。[5](P46)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