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需要构建普遍服务体系(2)

社会转型需要构建普遍服务体系(2)

构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持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与均衡稳定,保障国家发展的动力及持续竞争力,防止群体间、区域间和人的内在心理出现失衡与断裂。保护失地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城市中的下岗失业者等弱势群体,避免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使社会各阶层共享现代化的成果,避开现代化进程中的“拉美陷阱”。

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保障生存权的社会普遍服务、发展权的社会普遍服务和自由流动权的社会普遍服务。生存权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保障机会均等的基石。目前在中国构建人文社会普遍服务的进程中,至少应当建立健全食物保障(低保)、基本住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基本养老五个项目以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这是一个国家保持其竞争力的基础。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发展权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适应了现代世界潮流的要求。促进发展权实现而做出的任何努力和实施的各项政策,其目的都必须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保护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证男女平等;消除社会非正义等。自由流动权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保障人们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潜能。生产要素尤其是人的自由流动权,是充分发挥要素潜能的保障。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自由流动,这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一方面可以保障人追求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如从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迁徙到相对较好的区域中,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人追求自身发展的权利。

构建以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为主的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解决产业文明共享、创业生态培育、产业创新和企业价值导向的问题。解决我国富裕后如何强大的问题,防范出现既定技术文化条件下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固化原有社会结构和文化,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社会动态升级能力,避免陷入社会自锁和静态社会的“西班牙幻影”中。

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网络产业的社会普遍服务、产业网络化的社会普遍服务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网络产业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使人们共享工业文明成果。它所涉及的行业通常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需的能源和生产资料,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产业网络化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可以降低成员组织间的交易成本,加快组织间信息扩散和学习速度,达到资源和信息互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产业网络化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将引起产业的新革命,激发国民的创新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经济开发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是新时期的企业价值导向。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要求企业承担起提供相应产业服务的责任,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作为提供产业服务的主体。

构建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信息和知识不断积累为主的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保障社会发展所需信息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快速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为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注重依附于知识和信息的技术创新做准备。这就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的活动顺应市场规律,防止出现工业化阶段发展迅速、但是迟迟难以进入知识经济的“日韩困境”。

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的社会普遍服务、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和知情权的保障体系。信息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社会低成本运行的耦合器。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公共物品,相关行为主体有权获取应该得到的公开信息。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扩大传播信息的网络覆盖面,使之得以迅速扩散,实现其价值。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形成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石。知识本质上也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但因为存在着产权问题,在传播与扩散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知识虽然拥有产权,但是不能垄断,应该采取一定的补贴措施,扩散为社会所有。这种知识的普遍服务可以减少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形成良好的社会资本积累机制,营造人们共享知识财富的氛围。知情权保障体系是公民寻求、接近、获取、传递和使用公共信息的制度保障机制。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十分广泛,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知情权是一项集合性的权利,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权利主体对信息的获得、复制、传播、处理加工及司法请求等过程,涉及民事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