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中共中央党校演讲(2)

李显龙:在中共中央党校演讲(2)

然而,中美关系是多层面的,既有互惠互利的一面,也有互相竞争的一面。两国偶尔发生摩擦,在所难免。在人权和民主的课题方面,两国的观点截然不同。最根本的是,中国的发展意味着世界格局的重大转变。历史显示,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引发矛盾和冲突。几年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思想界领袖知道应该以史为鉴,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辙。

此外,中美两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还必须顾虑国内的政治压力以及民族主义的情绪。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焦虑:美国的精英对美国是否能够继续影响世界忧心忡忡,普通的工人则为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担惊受怕。

中国方面,一些人怀疑美国意图拖慢中国的发展步伐。中国年轻的一代生长于文化大革命之后,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惠者,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当中,有的相信中国在争取自己应有的国际地位时应该更理直气壮,应该放弃邓小平倡议的“韬光养晦”的低调作风。我们可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

中美双方在处理彼此关系的变化时,需要更有睿智,谨慎行事。两国必须加深互信,化解猜疑,才不会误解彼此的用意,采取失策之举。因此,我们对中美两国扩大各层级的对话表示欢迎。同时,国防与安全部门的官员保持非正式联系,比如参加新加坡每年主办的香格里拉对话,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互信。

在中美关系中,台湾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两岸关系是中美关系当中潜伏的导火线。近年来两岸关系显著改善,特别是在2008年国民党当选之后。现在,“三通”已经成为事实,台湾民众普遍希望两岸关系保持平稳,这正面影响了台湾各政党的立场。这些正面的发展令亚太国家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大家必须接受一项事实:美国仍然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中国领导人表态欢迎美国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今年五月访问美国时也说,亚太地区非常辽阔,完全可以容纳中美这样两个国情迥异、战略需求和利益不同的大国。

新加坡相信美国继续参与区域事务,能对亚洲的繁荣与安全做出贡献。美国在亚洲有它正当的外交和经济利益,它在亚洲所扮演的角色并非任何其他国家所能取代的。这不仅仅在于美国的军事与经济力量,其中也存在历史因素。在二战结束后的六十多年里,美国在亚太地区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有利各国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有鉴于此,许多亚太国家都希望美国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以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尽管中美关系偶尔会有紧张的时候,两国关系已经日渐成熟。双方既能共同处理了一些问题,也能维持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例如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的战略性挑战,以及最近的陈光诚事件,都能看到这点。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清楚知道他们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中国领导人能够跨越眼前与短期的双边困难,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在美国,无论竞选总统时候选人说了些什么,新上任的总统都很快意识到,与中国维持建设性合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一些美国人希望把中国改造得跟美国一样,美国领导人知道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美国的有识之士,无论是共和党的,或是民主党的,都明白任何围堵中国的尝试都注定要失败。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不能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提并论。美国和苏联的贸易微不足道,但是两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互相牵制,这就是所谓的“核威慑”。而今天,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成为新的稳定因素。美国如果企图围堵和阻拦中国的发展,很难避免自我伤害。况且,欧洲或亚洲国家都不会支持这个不明智的举动。新加坡外长今年初在华盛顿演讲中已经阐明这一点,美国官方人员也认可这个观点。最终,中国和美国必须发展出一套符合时势、有利于双方的相处之道。

亚细安是区域合作框架基石

除了良好的中美关系之外,一个稳定繁荣的亚洲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欣欣向荣的周边国家,可以成为中国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整个地区保持平静与安全的状态,才能让中国一心一意谋求发展,不必为外界的局势操心。

亚洲的稳定繁荣,有赖于本区域所有国家紧密合作。这样的地区合作框架正在逐渐形成。亚细安(东盟)是这个框架的基石,并且带头构建了几个多边合作机制,包括每年召开的东盟加三会议和东亚峰会。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在亚洲建立排外的壁垒,而应该建立对外开放的区域框架,与太平洋另一端的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亚太经合组织是个重要的机制。我们明天将到俄罗斯的海参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

这些平台可以让各国针对各种政治、经贸和安全问题交换意见,并且推展一些具体的合作计划,包括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对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区域架构至关重要。所有大国都愿意让东盟扮演居中领导的角色,并且协调各方的对话和合作。然而,东盟必须是个团结、有效与中立的组织,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东盟必须跟各个大国维持良好的关系,当然也包括中国。东盟成员国之间一旦出现分化或陷入混乱,最终将迫使各个成员国在大国之间选边站,使东南亚成为各方角逐势力、互相竞夺的新场地。到时,谁都不是赢家。

我很高兴看到中国与东盟积极地发展关系。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在2000年启动的,当时中国的总理是朱镕基。这个协定的签署是个大胆的决定,所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利益,协定也凸显了双方要建立密切关系的战略思想。在贸易之外,中国也与东盟国家携手开拓多个领域的合作,包括基础设施的发展、能源开采、文化和医药保健等。所有东盟成员国都期望继续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南中国海问题上

亚细安须扮演一定角色

然而,尽管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不断加深,双方在一些议题上也还是会存有分歧:有时是中国与整个东盟之间,有时则是中国与东盟个别的成员国之间。南中国海的领土争议就是一个例子。今天,让我比较深入讨论这个热门课题,希望大家能更了解新加坡的立场,以及我们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考量。

大家都知道,主权争端往往复杂而不容易化解。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轻易让步。如果一国的政府主动放弃声索主权,它必定为此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因此,南中国海重叠的主权声索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有关的国家应当负责任地处理它们之间的争端,避免让紧张的局势升级,或者引起对抗,这样才不会损害这个区域的国际地位。

新加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立场明确与一贯。我们不是主权声索国,在领土的争议上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无从判断谁是谁非。不过,南中国海的争议确实涉及新加坡的一些关键利益。

第一,从新加坡这个小国的角度来看,依据国际法规,和平地解决国际争端的做法,最能保障我们的利益和安全。我们因此认为南中国海的争议,以及相关的海洋资源权益问题,应该根据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以和平的方式给予解决。

第二,国际贸易是新加坡的经济命脉,我们的对外贸易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倍。因此,航运自由是我们的另一个关键利益。新加坡的海运只能通过两条航道,那就是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所以,南中国海是我们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有关的争端解决与否,这个航道都必须是通畅无阻的。许多国家的船只都依赖南中国海的航道,我相信它们对这个问题也有同感。

第三,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东盟对新加坡至关紧要。新加坡的安全与生存有赖于一个和平与稳定的东南亚。而东南亚的稳定则有赖于一个团结的东盟。我们十国必须精诚团结,才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让国际社会听到我们的声音,从而保障和争取我们共同的利益。因此,如果东盟被削弱,我们十国就少了合作的平台,而新加坡的安全和影响力也势必受到损害。

南中国海问题是东盟面对的一个重要事件。因此,我们认为东盟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针对争端表明看法。如果东盟讳而不言,它的公信力必将受到损害。东盟不应该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必须采取和表明一个中立的和具有前瞻性的立场,同时鼓励各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印度尼西亚最近提出的“东盟关于解决南中国海问题六点原则”,已经获得东盟的支持。这是积极的发展。我们也希望东盟与中国可以尽早启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的讨论。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除了主权和领土的问题,东盟和中国有更大的利益需要考虑。很多国家正密切地注意本区域局势的发展。他们将观察中国如何处理和邻国之间棘手的双边问题,进而探讨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意义。他们也会研究东盟是否经得起考验,是否有能力应付棘手以及涉及切身利益的多边问题。总的来说,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既深又广,而且基本上是友好的。我们不应该让个别的问题影响双方整体上正面积极的关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