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中共中央党校演讲(3)

李显龙:在中共中央党校演讲(3)

新中应继续提升合作伙伴关系

我坦率地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说出我的看法。我也谈到东南亚国家必须寻找新的立足点,以适应中国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世界。我们的生存之道,是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依据,采取独立的外交政策。我们珍惜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然而,新加坡处于一个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人口以华族居多。周边国家的华族则占少数,而且在政治上处于一个敏感和微妙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让世人知道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主权国,有着独立的外交的立场。我们保持中立和客观,我们的意见才有公信力。一个有公信力的新加坡,对我们的伙伴和其他友好国家才是最有价值的。

新中两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在多方面开展了建设性和互惠互利的合作。邓小平在1978年访问新加坡。我们两国在1990年正式建交,但是两国早在这之前就已经互相来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新加坡也经历不少变化。两国的社会情况还在持续演变,两国的合作关系也跟着调整。1994年,我们一起开发了苏州工业园区,依据中国的国情,选择性的采纳了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经验。我很高兴看到苏州工业园的模式得到许多中国省市的认可和采用。这个合作项目的成功已经远远超越我们预期的目标。

当中国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和环保的问题时,我们在2007年开展天津生态城的计划。近年来,两国的合作项目比较着重软件的转移。譬如,我们在广东省推动知识城的计划,在成都则联合开发“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几天前,我先后访问了成都和天津,对两个园区的计划和进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7月,两国同意中国将授权在新加坡的一家中资银行为人民币清算银行,这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今晚,温家宝总理与我将一起见证另一个协议的签订仪式。我们将在吉林建立一个食品区,以新加坡食品安全体系为模板,建立一个食品加工基地。

我们应该继续提升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随时跟着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新加坡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提升经济和生活的素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体制也必须与时并进。世界变化的脚步很快,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中国也面对着一些跟新加坡相似的挑战,当然你们的规模和难度比我们大得多。

新加坡目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希望经济欣欣向荣,但是也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的、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在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的框架下,两国将对社会管理这个课题交换意见,这是我们两国合作研究的新项目。

另一个新课题则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中国有数亿网民,新加坡人则几乎人人都是网民。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好处,但是它最终将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造成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和研究。今年五月,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和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联合主持的中新领袖论坛上,双方就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有意义的交流和讨论。

新中两国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新加坡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希望新加坡的经验和体制也继续对中国有参考的价值。

结论:对中国中长期展望有信心

今天,我着重讨论比较长期的与广泛的战略性课题,我希望所提的一些看法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国际媒体关注的往往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热点新闻,追踪的是“软着陆”或是“硬着陆”的经济走向,或者是股市的起落。我不知道明天上海股市的表现。但是,我有信心,中国中期和长期的展望是良好的,光明的。

我也相信,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也有魄力去克服眼前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并且能够充分把握发展的机遇,最终找到一条阔步前进的新道路。我也相信中国的成功将为世界和亚洲带来另一个繁荣与和平的时代。我因此祝愿中国年年进步,再创新的高峰;也希望新中两国保持长久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友谊。

谢谢!

2012年9月6日

(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新加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立场明确与一贯。我们不是主权声索国,在领土的争议上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无从判断谁是谁非。不过,南中国海的争议确实涉及新加坡的一些关键利益。

——李显龙总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