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垃圾寻宝:放错地方的资源

民资垃圾寻宝:放错地方的资源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能产生经济价值,则有不少资本愿意开发利用垃圾资源。

当黄小山的“绿房子”在北京闪耀的时候,广州市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喜诚也在搭建自己的环保产业链。8月底,姜喜诚正式投入到“垃圾分类”。

联手慈善组织广东狮子会,姜喜诚着手资助广州市白云街道办开展垃圾分类。姜喜诚个人和狮子会按8:2出资购买白云街道办的分类垃圾桶。

其时,姜喜诚已有“低碳亲子农场”和碳排放交易的环保项目业务。他设想,借由垃圾分类,将其环保项目搭成可循环的产业链。

2009年,当广州市政府将在番禺华南板块规划建设新焚烧厂的消息传出时,当地居民随即展开了一场持续3个月之久的反垃圾焚烧运动,将这一项目“逼停”后,居民转而诉求一种垃圾从源头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对环境更友善的处理方式。

时至今日,已经走过3个年头,多个城市在从单一垃圾处理向分类、回收利用等方向艰难转身。在此过程中,民间力量或以公益为目的或瞄准未来利润,踊跃尝试。

民资掘金垃圾

当前,民间力量进入垃圾分类相关产业的行动相当活跃。

今年9月1日,在经过一年的探索之后,环保人士黄小山的自建社区垃圾处理厂——绿房子,开始正式运营。

广州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工业废料处理的环保企业。目前,它开始与万科的环保社区合作,专门收集小区垃圾分类出来的废金属、塑料瓶罐等工业废料。

今年2月份,佛山市卡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卡邦科技”)也在佛山建成首个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并于张槎镇弼唐村正式投入运行。

而作为一家专门生产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环保公司,上海奥克林环保节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克林”)也争取能在“垃圾分类”产业中分得一杯羹。广州一些试点已使用了奥克林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去年年初,广州市政府开始就垃圾的干湿分类进行试点。经过分类回收,厨余垃圾用作堆肥或厌氧发酵,纸皮、瓶罐等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不但节省填埋或焚烧的成本,还能重新创造经济价值。

今年8月中旬,广州市政府更表示会在干湿垃圾分类上加大财政投入。

据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介绍,广州市财政已决定先拨2亿元购买运输工具,今年底实现干湿垃圾的分开运输和有害垃圾单独运输。计划还包括:新建60个小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在李坑、兴丰、钟落潭、大田山各建设一个餐饮垃圾处理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进行餐厨垃圾堆肥。

在番禺“垃圾门”中因与政府斡旋一“战”成名的巴索风云,现任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建华在与其交流中透露,未来广州还要建大概15个类似于大田山的餐饮垃圾生态循环项目。大田山未来的处理量将达到400~500吨/天,为原来的4到5倍。如果这些项目建成,广州市未来的厨余垃圾处理量将达到3000吨/天。

陈建华指出,目前,各个区的垃圾处理资金要先算好账,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将先把今年8月至12月份的经费,一分不少下拨各区,但资金到位的同时责任也要到位。

只要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达到一定的量,环保企业就有利可图。

姜喜诚现在得到的厨余垃圾量可“忽略不计”,他坦言瞄准的是今后的资源和市场。通过进入社区,从源头指导垃圾分类,姜喜诚可以将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进行沤肥,为其“低碳亲子农场”提供5~8成的肥料。农场出产的有机蔬菜以奖励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方式进入市区。这样,姜喜诚的有机蔬菜产品也得以绕开商超,直接进入社区。而垃圾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还可帮助实现碳减排,所得“碳指标”可用于商业买卖。

烧钱入行

在“垃圾回收”的经济效益得到体现之前,环保企业正在经历大量前期资金投入的阵痛。

“绿房子”创办者黄小山坦承,他已经为“绿房子”的试验和运行投入了70多万。

6年前,姜喜诚开办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环保产业。通过开展低碳减排业务,出售 “碳指标”,姜喜诚赚得他在环保行业的第一桶金。而这第一桶金是他目前涉足“垃圾分类”的重要资金保障。

“整个产业链的投入算下来,我花了200多万。”姜喜诚说。

卡邦科技则为“张槎弼唐”的垃圾回收项目花费了2年时间,并投入了大约200万的资金。

由于得到的可回收垃圾量小等原因,万绿达与万科环保社区的合作项目也正处于一个“烧钱”的阶段。

目前,环保企业都尝试通过民众的参与和支持,来吸引政府和风险投资的注意。

事实上,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正式给垃圾分类回收“让路”,这给企业涉足公共事务带来巨大困难。

当前,垃圾的终端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填埋和焚烧发电。在垃圾未做好妥善分类的情况下,不可降解垃圾和易腐败的餐厨垃圾同样被埋入地下。这样的垃圾填埋在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引致后续的土壤、水质污染。而垃圾焚烧发电虽剑指“废变宝”,但在各种干湿垃圾的混合焚烧中,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二噁英气体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二次污染。另外,焚烧热值低、含水量大的厨余垃圾,还需要添加燃料进行助燃,严重消耗资源。

此外,如果城市没有在政府主导下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分类的质和量上不去,企业同样无法获利。广州目前只有少量的运输车能运载厨余垃圾,用于堆肥的场地只有大田山一个日处理量为100吨的场地,厌氧发酵技术也缺乏。

黄小山介绍道:“法律规定了垃圾处理是公益事业,要把垃圾处理做到极致就要舍得花钱。全世界的垃圾处理都是公益事业,都是政府补贴的。”

在某种程度上,目前市政府和企业在基础设备投入上有点“胶着”。巴索风云透露:“政府投入之前想看企业的样本,做好了才投钱,而企业希望政府有所投入他们才能把后续工作做起来。”

“撑下去是胜利”

按照目前的政策环境,如果姜喜诚要名正言顺利用厨余垃圾做厌氧发酵,必须经省环保厅立项,这样才能得到政府补贴。不过,尽管姜喜诚的项目已经吸引了多个政府部门的注意,但没有一个部门能做主为其立项,因为这种跨越城乡的项目涉及农业、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姜喜诚的立项计划只能由市政府层面拍板定调。

当然,有“危”就有“机”。巴索风云认为,现在垃圾处理是一个无序无规范的状态,谁先介入,先建立规范的标准,就能抢占这项环保产业的先机。

企业烧钱熬下去,为的也是这个。

姜喜诚将自己的“低碳亲子农场”生产的有机蔬菜作为对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奖励,而这一“激励机制”消耗了他约9成的有机蔬菜产品。

但姜喜诚认为免费奖励蔬菜很值得。“这是一种‘参与式认证’,提升居民对有机蔬菜的认可。另一方面,只有通过鼓励而不是惩罚的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居民才乐意执行。”姜喜诚说。

在卡邦科技的首个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系统中,当地居民可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后获得积分,并凭借积分在配套的“农夫市集”、自动售卖机换取有机蔬菜和生活用品。

在处理1吨垃圾需要近600块钱成本的情况下,奥克林联合农科院做试验,试图证实厨余垃圾堆肥能产生良好效果,以此消除政府的信心不足。

黄小山亦认为“垃圾处理”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和推动,而他也正在积极筹划建立一个基金会,力求为“绿房子”的持续运作提供资金动力。

比较幸运的是,风险投资开始对环保产业感兴趣。卡邦科技负责人唐锦成表示,他已经通过两个多星期的洽谈,成功获得天使投资300万的资金。而姜喜诚也开始接待风险投资的踩点考察,每个星期大概1~2批。

姜喜诚因为涉足的板块过多,最近经常忙得睡不了觉。他一边对本报介绍他的环保产业链,一边涂抹风油精。他说:“现在对我来说只要撑下去就是胜利。”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