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寿:中国人丧失了多少文化基因(3)

徐兆寿:中国人丧失了多少文化基因(3)

还有一点是近代的发现。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埋怨中国古代文化缺乏一种科学观。这是与西方文化相比而说的。但是,在近代学者推开汉学与宋学,重新开始阅读和解释先秦诸子时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这一发现,震动了近代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儒家认为,墨家的出身非常低微,是无礼之徒。孟子批驳墨家学说时说,墨家提倡“兼相爱”,便是“无父”,“无父”便无异于禽兽。这是专制对民主的无理嘲笑。近代有人认为,墨子是服过刑的囚犯出身,也因此想贬低墨子学说。这都是非常荒谬的。一种伟大的学说与其创者的出身是无关的,而与他的心灵有关。

但即使近代对墨子有了新解,可还是没有对墨子的学说进行合理的阐释,致使我们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误解。

民间学说的丧失,是中国文化失去嫁接能力

还有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学说中最高深的部分,也是最神秘的部分。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中重要的部分在于对宇宙有一种较为科学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了不起的基因。这一基因被儒家继承了下来,但是,儒家强调的更多的是人伦道德,对形而上的宇宙观似乎兴趣不大,致使这种学说在后期陷于一种低层次的术士活动,甚至沦为迷信。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本就产生于术士,后来也还是民间的学术,它与《易经》结合后成为一种道德学说,再后来便成为儒家礼教的帮凶。事实上,先秦时的这两种学说都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哲学观,它们试图从“元素”的角度去解释这个世界。五行的概念产生本身就是中国人经验哲学的标志,而五行的实践却是带有强烈的超验色彩。相比之下,阴阳学说便是一种超验多于经验的学说。它的玄妙与《易经》是等同的。

自古以来,强调唯物和唯理的哲学都不大重视这种来自于民间的学说,将它们视为方士或迷信。其实,这是一种类似于希伯来神秘文化的文化。它带有强烈的预知性。正统的文化将其视为妖术和邪说。但是,它在民间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五四”以来,科学以降,这些文化自然要受到打击。到了毛泽东时代,它们更是迷信,没有存活的可能。现在,这些文化又渐渐地抬起了头。有些人称赞,有些人批评。但到底应该怎么看,我个人认为,应该给予一种宽容的气氛。它的存在对于民间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既然是我们文化中最难以解释的基因,那么就应该将其保存下来,好好地将其解释,而不要武断地一棍子打死。

除了这两种学说之外,名家也是一种值得人怀念的学说。在后世儒家和道家认为,名家缺乏价值关怀,只是一味地巧辩,即是说,名家并不去为善、爱、真等去辩护,它只是为辩论而辩论。但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忽视价值观的辩论实际上是很有价值的。没有无价值的,怎么才能让人知道价值?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名家的价值在于辩论本身。它是一种认识价值与真理的过程。它对名与实的争论表面上看起来是无聊的,但是,在今天看来,名与实的确认其实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都离原初的意义太远,我们需要回到最初的名那儿,甚至回到无名之处。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等讨论的原初命名不就是名与实的问题吗?

事实上,这是一种哲学的形式。名家的存在,便是中国哲学最初的形式的存在,即对事物名与实的形而上的探讨。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看问题,名家呈现给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形式分明的世界(离坚白),同时又是一个整体混一的世界(合同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在无聊时玩味的奇妙的世界。哲学在有时候,其实就是这样的无聊,但无常中蕴藏着世界的至理。这是中国智慧的存在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