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展望十八大:没有政改保障 经改寸步难行

李君如展望十八大:没有政改保障 经改寸步难行

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三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就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保障着、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他还透露,十八大之后要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

本报记者 孙志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政治体制改革的?有观点认为,改革一直未触及政治体制改革,或政体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政改伴随经改不断推进

李君如:政治体制改革大家很关注,我一直坚持几个观点:首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推进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讲的,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没搞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寸步难行。中国三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就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保障着、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先有政治上民主的推广,才有经济体制改革。有人说中国是集权专制国家,如果是,农民怎么能搞联产承包,这是一种悖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是很有意思的,好多人不理解。经济上每一个推动都是由政治来保障的。如果没有政治保障,经济上寸步难行。

邓小平是个战略家同时也是个策略家。他领导改革、设计改革,知道政治改革的敏感性,所以他很聪明地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糅在一起。比如,第一场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改革,大家都说是经济体制改革,好像没搞政治改革。但仔细想,在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邓小平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镇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度,还把村委会建立起来了。这些做法是经济体制改革?当然是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把这些做法都归到一个名称下,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战略的实现要策略的配套。如果人民公社制度不变,能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么?不可能的!人民公社制度废除是不得了的事件,中国是结合经济改革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所以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

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个制度要把握好三个要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改革要破解的难题。经济体制改革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我们三十多年来,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基层民主的推进,海选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应该讲,中国的民主政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过去有人讲,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摆设,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花瓶。现在你看一看,每年“两会”你们记者都亲眼看到了,它已经成为中国民主的节日,是货真价实的民主节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再比如,依法治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提出民主要制度化、法制化,现代民主应该是制度化、法律化的民主。老百姓意志应该通过宪法、法律表现出来。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信奉法律完善是民主的重要的表现。

选举民主结合协商民主

如何推动制度化、法制化呢?近几年我们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一方面,人民代表选举、领导干部的选任,都运用选举这种形式进行,从基层的海选一直到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选举民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在广泛应用。这种民主是很前卫的,比西方的还前卫。西方竞争选举是老百姓都能参与的,但结果不是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实现,选出来的人物不能保证真正实现他竞选时的承诺。西方批判主义学者提出,选举民主有缺陷,提出要用协商民主弥补选举民主。而我们早就有协商民主这种形式,毛泽东这一代领导人一方面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另一方面考虑到有很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选不上人大代表,就把他们保留在人民政治协商会,选不上人民代表也可以参政议政,决策之前可以参与协商。到了江泽民时期,进一步提出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参政党”,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这十年又明确了党委在重大决策之前要进行协商,并且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要把它们结合起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范围比议会的更广泛。至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怎么结合,十八大之后要继续进行探索。所以,我们是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原则,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很有成效。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再次,今天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的推进确实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我前面讲,政治改革在发展,有成效,并不是说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已经在做的也还没有都做好。尤其是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不少,这对民主政治的推进是障碍。老百姓不满意,中央也不满,所以要举起改革旗帜进一步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至于如何推进,我的看法是:第一,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里绕不过去的问题是,如果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滞后于人民民主,势必要被时代进步潮流所淘汰。党要领导民主政治,自身必须要发展民主。所以党内民主提上议事日程,这才有可能深化民主。

聚焦行政体制改革

第二,要以政府行政体制管理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凡是经济改革深不下去的,都是政治体制改革不够造成的。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权力过大。如果政府不让权,国有企业改革就很难,“跑『部』前进”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腐败问题也遏制不了。政府自身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无论什么体制改革,都先要聚焦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体制管理改革,要把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提出政府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要分开,相互制约,这是非常重要论述,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

政改不能违背三原则

因此,执政党、政府、社会三者都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解决矛盾。有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问题不能碰,但我看来也仅此而已。最后形成什么样政治体制,大家可以再讨论,总方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需要指出的是,政治体制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违背三项原则:生产力能够解放和发展,国家能够团结和稳定、国际地位能够提升和得到尊重。我一直讲,讲民主政治的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终极目的:生产力要提高、发展社会要平稳、老百姓要过上富裕幸福生活。中国走到今天,要记住经济不能出问题,民族团结不能出问题,百姓生活不能出问题。这样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

发展和稳定不能偏废

记者: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民间发出改革再出发的呼声,中央高层也不断提及要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发展现代化、工业化,这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离开发展是硬道理讲稳定,对我国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改革不能引起社会动荡

发展需要改革,但改革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改革就是利益调整,伤及人利益之后就会影响发展。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也会带来社会矛盾,影响发展。所以改革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有利于发展、考虑到老百姓能不能承受,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认为改革很简单,是不现实的。改革是根本变革或脱胎换骨,最后有的人得到好处,有的人失去利益。特别既得利益者丢掉了利益,这时他有不满;老百姓对改革寄予很大希望,结果伤及到利益,社会矛盾就激化了。

改革就是要保持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所必须的。邓小平讲,稳定要压倒一切。改革不能够改到社会动荡,这样不利于发展。所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指的是要有利于发展,这两句不能分开来讲。分开来讲有些人就知道稳定,不考虑发展。稳定是为了发展,是为了有利于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硬道理和硬任务之间不是并列的两句话,硬任务是实现硬道理的要求。

稳定要有法律保障

稳定是硬任务告诉我们,维护稳定不只要从大局出发,还要有许多配套的法律制度和成熟的维稳的作风。大局是为了发展,维稳就是要建立法律制度。维稳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一部分人的权利怎么样实现,进行研究。现在有些人把维稳和人权隔离起来,维稳本身就是维权,是不能隔离起来的。维稳根本上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但对少数人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粗心大意,那么少数人可能闹得不可开交,会阻碍社会发展。从事维稳工作的政法干部要防止把小事变成大事。你本来出发点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权利,但如果少数人的权利利益不认真对待,会殃及多数人的利益和权利的。这里要依靠法律、把维稳和维权有机统一起来。另外就是要有娴熟的技艺和成熟的工作方法。有的地方做得不错,有的地方不令人满意。

所以,维稳是硬道理的硬任务,是为了发展的维稳。稳定要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不要把维稳和维权隔离开来。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硬任务就是保证、确保发展,二是要有法律制度,不能简单化,生硬粗暴的办法是不行的。有些国家最希望中国乱,我们头脑要清醒,中国乱不得。但中国也不去排外,搞国际斗争,但是要心里有数。

李君如 简介

李君如,被誉为“中共理论权威”,多次参与中共政治报告的起草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其思想理论建树闻名海内外。历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09年4月当选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

最有影响的著作、论文:《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论文)

最能代表思想和观点的著作、论文: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著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993、1997年。

最倾注心血的著作、论文: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以及具体主持编写《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5月。

获得最高学术荣誉的著作、论文: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1991年度优秀论文奖;与夏禹龙合著的《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获全国“五个一工程”1992年度优秀论文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