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欧洲的困局与出路(3)

索罗斯:欧洲的困局与出路(3)

第二步是利用欧洲财政部来建立一个比欧洲央行在9月6日决议可以给出的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欧洲财政部应该建立一个债务削减基金——一个修改了形 式的欧洲债务赎回协定,这个协定由默克尔自己的经济顾问委员会提出,并得到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支持。债务削减基金将收购超过国家GDP60%部分的债务, 前提是这个国家实施欧洲财政部批准的结构改革方案。这些债务不会被取消,而是为基金所持有。如果债务国不能遵守条件,该基金就可以实施处罚。按照协议的要 求,债务国需要在五年的延缓偿付期之后,每年削减超额债务的5%。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必须以名义增长率超过5%为目标。债务基金需要进行融资,可以通过欧洲 央行实现,或者通过发行债务削减债券——一个由成员国共同承担的义务——并将廉价融资的收益转移给相关国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债务国的成本都将减小到 1%甚至更低。这些债券会被各权力部门作为零风险债券转让,并被视为欧洲央行回购操作中的高质量抵押品。银行系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无风险的流动性资产。在 我提出这个计划时,银行在欧洲央行拥有超过7000亿欧元的剩余流动性,并获得0.25%的利率。从那之后,欧洲央行将存款的利率减小到零。这确保了这个 成本在1%以下的债券有庞大且现成的市场。相反,在9月6日公布的欧洲央行计划不可能把融资成本降到3%以下。

不幸的是,这个计划被德国人拒绝,因为它不符合德国宪法法院的要求。在我看来,他们的毫无根据,因为宪法法院裁决反对在时间和规模上无限的承 诺,但债务削减债券在这两点上都有限制。如果德国希望做一个仁慈的霸主,它可以轻松地通过,它可以不需要任何修改就被推行。最终,债务削减债券可以作为推 出欧元债券的桥梁。这使公平竞争成为永久性的事。

改变德国的政策立场

现在剩下第二个目标:一个旨在将名义增长提高到5%以上的有效政策。我们需要这个目标,以确保负债累累的国家能满足财政紧缩的要求而不陷入通缩 的债务陷阱。如果德国奉行德国央行对货币稳定的不对称解释,那这个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如果德国希望留在欧元区内并不破坏欧盟,那它就必须接受短时间内2% 以上的通胀率。

什么可以让德国决定,是留在欧元区内而不破坏欧盟,还是离开欧元区,让债务国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外部压力可以做到。随着奥朗德 (Francois Hollande)担任新的总统,法国显然成为推动欧洲实施替代政策的候选人。通过形成一个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联盟,法国可以提出一个经济上可信、政治上 有吸引力的计划来拯救共同市场,并按照人们想象的理想版本重构欧盟。这条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可以让德国选择:领导或离开。目标不是排挤德国,而是从根本上 改变其政策立场。

不幸的是,在构建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统一战线以对抗德国的过程中,法国并不处在一个强势地位上。默克尔不只是一个强硬的领导人,也是一个有技巧 的政治家,她知道如何让对手分裂。法国尤其脆弱,因为在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方面,它做的比西班牙和意大利更少。法国政府债券目前享受的低风险溢价几乎完 全是由于法国与德国的紧密关系。亚洲央行一直在购买法国债券,尤其是德国债券以负收益率销售之后。如果法国和意大利、西班牙的同盟太紧密,它就会被用同样 的标准来评判,而其债券的风险溢价也会上升。

与德国同坐一条船的优点很可能在一场长期衰退降临欧洲后变得虚无缥缈。随着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裂痕变得更加明显,金融市场会倾向于重新将法国分到 西班牙和意大利一边去,无论它是否效忠于德国。所以法国的选择是,与德国决裂来拯救欧洲并恢复增长,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假装在一条硬通货的船上,等着之后 只能被扔出船外。站在债务国一边并挑战紧缩政策,可以使法国继续其在密特朗总统时期的领导地位。那是比在德国驾驶的船上拥有一席更有尊严的地位。但这还是 需要法国有极大的勇气,来在短期内与德国分道扬镳。

意大利和西班牙有其他的弱点。意大利已经证明了,它无法依靠自己来维持良好的政府管理。它目前的债务危机是从加入欧元区之前就积累起来的。作为 成员国,它在基本预算盈余上其实比德国表现更好——即使是在贝卢斯科尼任职的大部分时间里。但意大利似乎需要一个外部的权威来帮助它彻底摆脱糟糕的治理。 这就是为什么意大利如此热爱欧盟。西班牙政治上更加健康,但目前的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过于屈从于德国。此外,欧洲央行债券购买计划导致的风险溢价下降将足以 消除西班牙反抗德国统治的诱惑。

改变德国态度的运动因此必须采取与当前决定政策的政府间谈判完全不同的形式。欧洲民间团体、商界和大众需要被调动起来并投身其中。目前还没有爆 发出来的潜在亲欧盟情绪,需要被激发出来以拯救欧盟。这样的运动可能会与德国的情绪起到共鸣,那里的大多数人还是亲欧的,但还是处在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教义之下。

德国经济目前表现相对较好,政局也相对稳定。危机只是来自国外的遥远噪音。短期内,当前的情况可能像是一场噩梦,只有把德国叫醒,并让它认识到 它当前指导政策的错误见解才能逃离这场噩梦。我们可以希望当被要求作出选择时,德国会选择成为一个仁慈的领导者,而不是宁愿遭受退出的损失。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