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国企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领头羊

胡鞍钢:国企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领头羊

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则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由本土大企业组成的“中国兵团”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集体崛起,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大幅增加,打破了长期由欧美日跨国公司垄断世界经济的格局。其中,国有企业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是“中国兵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需要有大型的、并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历史和国际两个视角,来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在未来时期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国有企业的辉煌十年

如何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首先,要分析“从哪里来”的问题,了解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其次,要分析“到哪里去”的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以世界500强或世界2000强为标杆来进行分析,明确中国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观察它们之间差距的演进趋势,分析差距如何迅速缩小。

(一)以央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集体崛起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企业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该排行榜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主要依据,每年公布全球营业收入总额最高的500家企业,此外,也公布利润、资产总额和员工数量等基本指标。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02年中国为11家,之后中国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到2012年,已有70家大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见表1)。而10年来,日本从88家缩减为68家,美国从197家缩减为132家。在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大多数,有66家,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2家。可以认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是在国有企业带动下的集体崛起。

(二)中国大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在扩大,但与美国的差距依然较大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行业(产业)覆盖面有所扩大,但总体而言,覆盖面仍不够广,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仍然有待优化。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来看,中国企业不仅在电信、保险、炼油等市场集中度高的产业中进入500强的数量迅速上升,而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机械、海运、工程建筑、计算机等产业实现了新的突破。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只有8个,但到2012年覆盖行业达到了22个。可以说,中国的崛起表现为中国企业在各个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但是,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优势行业分布于工程建筑、采矿、原油生产、金属产品等传统高能耗领域,在信息技术服务、娱乐、网络服务和零售等服务业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大。

对于扩大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国有企业的责任尤其艰巨。从目前的情况看,依靠私营企业填补空白领域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多行业内培育具有跨入世界500强潜力的企业,应当是今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的一个重点工作。

与美欧日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按行业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与各国行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中国在炼油、电信、汽车、金属等行业,集中度水平显著低于美国、欧盟和日本(见表2)。按各国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美国和欧盟在炼油化工、制药、汽车等行业的全球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其世界500强企业占全球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1/4至1/3,中国目前只有炼油化工一个行业在2010年超过了世界行业总产值比重的10%,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是有没有垄断的问题,而是集中程度还远不够的问题。今后的方向仍然是提高集中度:一是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形成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制高点;二是提高其他行业的集中度,空白行业则应争取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提高研发投入与人才集中度。

(三)从营业收入看,中国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与美欧日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

1996年,中国国有世界500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0.3%,其中非金融类央企仅占0.1%,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99.4倍、102.8倍和125.5倍。随着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12年,已达到15.5%,其中非金融类央企占11.3%,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相对差距分别为2.2倍、2.3倍和0.97倍。中国在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规模上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第二大国家,仅次于美国。

如果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美企业是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一梯队的话,那么进入中国或美国500强的企业则可以称为各国一流企业的第二梯队,在这个范围更大、企业数量更多的梯队中,很多企业都有潜力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在中美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相对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中国500强企业和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差距也呈不断缩小的态势,由2010年的4.6倍,下降到2011年的3.6倍,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3.2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的主体,2011年国有大型企业数为316家,占中国500强的63%,收入、资产、利润分别占83%、90%和82%。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