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垚:中央党校上课讲什么

芦垚:中央党校上课讲什么

“领导干部肩负领导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再次强调了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很有必要,很有好处”。

对于领导干部的培养,中央一贯极度重视。而作为干部培训的最重要机构,中央党校的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中央对干部培训不断提出新要求,这些年来,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党校教育正规化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央党校的课程改革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蒋南翔担任第一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期间;另一次则是上世纪90年代,郑必坚担任常务副校长期间。

1982年8月,蒋南翔调至中央党校。这位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长的学者,在党校提出了教育正规化的意见。这成为中央党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两年,1980年,中宣部、中组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分析了当时干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重视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这是文革之后重新启动干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

再往前追溯3年,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已经发布《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各级党校陆续复校招生。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中国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党政干部并不像今天这样较为普遍地拥有高等学历。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曾撰文分析当时的培训情况:针对干部队伍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和提升干部专业知识能力为主。

《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主要应当学习文化,包括语文、数学、史地和自然常识,凡有条件的都应争取在1982年达到初中或高中水平。1984年《中共中央转批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要求,“对于45岁以下、不到中专文化程度的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速度。”1985年,全国45岁以下干部参加高中、中专学习的136万人,毕业结业47万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校正规化被提上日程。

1983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对党校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材编审以及教职工编制、经费等作了相应规定。冯俊认为,“这些文件启动了全国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进程,奠定了党校教育新的发展基础”。

仅从课程内容,也可看出中央党校改革的时代足迹。

在蒋南翔系统地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之前,党校的课程主要是“老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史、党建。正规化教育改革后,党校课程开始根据学员需要和形势发展添加新内容。

“以经济课程为例,80年代以后,中央党校不光有政治经济学,还有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李兴山说。

本文关键词: 中央党校 上课 芦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