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垚:中央党校上课讲什么(2)

芦垚:中央党校上课讲什么(2)

从“老五门”到“三基本、五当代”

1997年,郑必坚由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的职位调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同时,他还在1998年3月至2001年1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

郑必坚上任后,推动了党校历史上另一次重要的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重新编写党校的基本教材,把“老五门”改为“三基本、五当代”。

“三基本”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是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

这一改革,既有继承又有转变。

“经典著作的教学在中央党校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感到要研究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至关重要。”

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大体上叫做“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为中心;“四个方面”就是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王东京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中央党校培养的是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理论课程对培养学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绝不能丢。”

与理论基础一样,党性修养同样是党校教学坚持多年的重点。为此,在课程设置上,中央党校始终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个重点。

重要的转变是培养干部们的国际化眼光。这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自然结果。

“更加开放的中国、更加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不能有一个封闭的中央党校,更不能有一支封闭的、缺乏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陈宝生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周,党校会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知名学者就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来学校做报告、办讲座。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曾专门撰文回忆在中央党校听讲座的情况:到中央党校作报告的部长们,几乎都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来时轻车简从,作报告也没有人陪坐,课前校领导或有关教授简单介绍几句,作完报告部长自己宣布下课。他说这是中央党校的规矩。

为了提高学员的国际视野,党校从提高教员的世界眼光做起。

“以前中央党校的教师出国很少,于是就有西方的机构讽刺说我们没有出过国的给出过国的讲国外的情况。现在,党校加强了国际交流,很多教员都可以出国交流,隔一两年至少可以出去一次。”李兴山说。

和当代世界有关的重大课题也会列入党校科研内容。2011年,陈宝生曾专门去调研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情况,而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进入课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年来国外政要访华亦多将中央党校作为到访之地和演讲场所。这一名单颇为耀眼: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德国总理默克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资政李光耀,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等。

教员要挂职

中央党校的干部培训分为培训班和进修班,分别由培训部和进修部负责。班级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也有区别。其中,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则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2000年以后,进修班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学校把课程时间缩短,并提高针对性。后备干部的培训班要上半年到一年,课程比较系统,还会结合形势任务配备其他课程。进修班则是一两个月,以专题培训的形式为主。”李兴山说。

本文关键词: 中央党校 上课 芦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