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80年概括起来,内容: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它的意义就是: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这就是内容和意义。[15:05]
[主持人]:能听得出来,党校在培养执政人才方面也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为人民服务的好的干部才是咱们培养的中心目标。十六大以来,党现在在干部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15:06]
[陈宝生]: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正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的十年,非常重要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就,举世瞩目的成就。干部教育培训事业为此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15:06]
[陈宝生]:要说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十年取得了哪些成就?概括起来我看主要是这样一些成就:一个成就就是形成了一个干部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这个我刚才讲了,这么一个新的格局,这个新格局的特点就是有主渠道、主阵地,有积极参与的渠道,有国外合作的渠道,还有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搞培训的——没有围墙的党校,这样一个新的格局。这适应了十六大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这个重要任务的需要。[15:07]
[陈宝生]:第二条就是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提高了。十六大之后,2006年中央颁发了一个《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这个《条例》把我们党历史上教育培训干部的基本经验作了总结,也借鉴了国民教育的一些经验,借鉴了国外一些培训机构的经验,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对干部教育培训从战略高度,从全局上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这给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5:07]
[陈宝生]:2008年的时候,中央又颁发了《党校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校事业发展的总纲。我们现在各项工作就是按照这个《条例》办。这个《条例》主要是明确了党校的地位,它在我们党的事业中怎么定位,也就是说回答了党校是干什么的,同时,它又具体规定了党校的各项职能,也就是说,解决了“办什么样的党校、怎么样办党校”的问题。[15:07]
[陈宝生]: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行政学院的发展作出了规定。行政学院和党校的区别就是行政学院是搞公务员培训,党校是领导干部培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的培训。[15:08]
[陈宝生]:2010年下半年,中央又颁布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对这十年的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任务、措施、目标、机制都作了具体规定。[15:08]
[陈宝生]:这十年,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出台的制度、规定、党内法规是最多的十年。这意味着我们对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对干部成长的规律、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规律,把握的更准确了。因此,就用这样一些条例、规定,把它固定下来了,制度化了。它同时也标志着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就是我说的第二个方面的成就。[15:09]
[陈宝生]:第三个成就,我们从数量上看,从规模上看,这十年,我们干部培训规模远远高于前十年,以及以往任何时候。十六大的时候中央提出一个任务,叫做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十七大中央又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了落实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我们运用综合手段,从各方面配置资源,加大了干部培训的力度。这十年,仅以中央党校为例,我们中央党校的各类主体班次,培养了22800多干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这十年培养的干部比前十年增长了3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共培养了近七万干部,这仅仅指的是我们各主体班次,还不包括短训班。[15:10]
[陈宝生]:第四个方面是质量方面。质量方面就是综合素质。这十年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有很多创造。也就是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发展,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在这十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和应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党理论创新的这些成果,是我们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教材。而这十年又是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大事、难事、突发事件不断,这更加丰富了我们干部核心教育的素材。这十年,我们也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考验,这些案例都给我们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资源,可以说这些资源、这些营养是综合的、立体的、非常丰富,很鲜活。利用这些东西,我们对干部进行培训,干部的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干部学员的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方针。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干部队伍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知识化、专业化的水平已经在当今世界上我们可以很自豪地拿出来跟他们比一比了,这样学员的素质就很高,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为提高教学培训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应该说是我们这个期间质量方面的一个新的收获。[15:13]
[陈宝生]:第五个方面,我们在教学方式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改进。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这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中央党校提出来的。他还对实事求是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容。彭真同志问毛泽东同志,说中央党校的校训是什么?毛泽东同志说就是实事求是。也正是在延安时期,那时候毛泽东当我们的校长,他就提出来,中央党校的教学要把学、习、行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现在学毛泽东思想我们知道,毛泽东同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那时候他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把学、习、行都要结合起来,不要搞那些灌输性的、压迫性的、填鸭式的,不要搞这样的教育。所以,党校历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建国之后,党校曾经摸索过“两为主、一加强”的教学方法,以读经典原著为主、以自学为主,加强研讨,这实际上是研究性教学的一种方法。这十年,我们开展了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等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对我们更好地对学员进行理论武装,对于知识更新,进行能力培训,甚至对他们开阔眼界、提高战略思维的能力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这十年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因为方法方面的变化往往能够带来一个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具有革命性的影响。[15:16]
[陈宝生]:第六个方面的变化,是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个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这是运转非常健康的。这包括中组部,从宏观上规划干部教育培训,然后各个学校按照职能分别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包括各个学校自己的培训管理体制建设,都已经形成体系了。另外,我们形成了适合现在干部培训需要的计划生成机制,这个培训机制怎么生成,和国民教育不一样。国民教育一门课可以讲多少年,党校不行、行政学院不行、干部教育培训不行。为什么?我们的事业在发展,国内外形势在发展,干部学习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就要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在变中求稳定,在变中求发展。这就是我讲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要围绕需求,组织需求、事业需求、岗位需求,兼顾个人学习需求,生成每年的甚至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培训计划,这方面形成一套机制,很完整,非常好。[15:18]
[陈宝生]:另外就是干部的参训机制。中央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每五年要在各级党校学习一次,每五年要接受一次培训、轮训。各级干部学院怎么接收学员?怎么招生?这就是一个参训机制问题。我们这十年来形成的就是要围绕需求,这个需求就是事业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相结合,围绕需求,就是需求导向,个人选学和组织调训相结合,以组织调训为主这样的参训机制。这个机制也是多少年的总结,对干部成长作用很大。[15:1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