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当股东获丰厚收入

让农民当股东获丰厚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让很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上了股东,不用辛苦劳作也可获得丰厚收入。而从最初的矛盾重重到实现改革,则是由干部一户户不懈的谈话讲解中得来的。 

土地补偿乱了村中秩序

鲁晨来自昌平区农委。几年来,她参与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她清楚地记得,2004年,昌平区马池口镇娄自庄村获得了一笔600万元土地补偿款,打破了村里近20年的平静。过去在农民眼里,种地和贫穷是可以画等号的,许多农民把自己的土地“托人”种,自己再外出打工。可现在,土地有耕地保护金、粮食直补、流转收益等一大堆好处,曾经视田野为累赘的农民开始把土地当金疙瘩了。 

钱是集体的,怎么分?分配方案牵动着村里每一户农民的心。有的说:“我都70多岁了,在生产队干了一辈子,让我跟刚落地的娃娃分的钱一样多,我坚决不干!”还有的说:“我虽然农转非了,可也在村里作了几十年的贡献,凭啥刚嫁进来的媳妇就拿钱,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不公平!” 

因为钱,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原本安宁的村庄成为矛盾焦点和上访大户,娄自庄村民也成为市、区、镇各级政府部门的常客。上访的农民说,这钱我们分不匀,交给别人分,我们也不放心,得让党和政府来帮我们分。

依个人情况分类持股

有了村民这句话,昌平区在近一年的考察、论证、试点后,于全市远郊区县中率先掀起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的关键点,就是使农民转变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股东。无论祖辈守家在地的农民,还是村里出去的农转非人员,以及嫁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姑奶奶、新出生的孩子,都按照贡献大小计算股值,凭相应的户籍股、劳龄股、土地确权股、计划生育奖励股等份额,年终按股领取分红,保证农民每年都能从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收益中,获得长期稳定的股金收入。 

为了确保收益机制为“农”所享,2003年,由昌平区区级领导带队组成考察组,在非典肆虐的艰难岁月,辗转上海、浙江、广州,马不停蹄地奔走各省、市、区、县、村,实地取经。 

鲁晨说,回来后,召开了数十次座谈会,修改方案近百遍。但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接受“产权制度改革”这个全新名词,谈何容易?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所有相关会议全部从室内移到室外。六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各类会议会场设置都采取干部面对太阳,群众背对太阳的布局,并且尽量让群众待在树荫底下,干部晒在阳光下。鲁晨说,这个细节打动了村民,他们开始听得进去了。

耐心接受村民“刁难”

鲁晨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故事。 

区市政市容委高俊良主任牺牲节假日讲解改革政策,逐户恳谈,经常在农户家畅谈到深夜。一次,一位村民对改革持抵触情绪,他为了做通这位村民的思想工作亲自登门拜访。村民见他进门立刻沉下脸,张罗家人摆桌吃饭,把他“晾”在一旁,高俊良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只是呵呵一笑说:“我来得不太是时候,你们先吃,吃完咱们再聊。” 

这位村民像是有意考验高主任,原本简单的一顿家常饭却吃了一个多小时,可高俊良不急不恼,就站在一边看着他们一家有滋有味地吃饭。本想晾走高主任的这位农民见他如此诚恳,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主动让他坐下,一起聊了起来。他们越聊越投机,这位村民拉着他的手说:“你们号召个啥,我就响应个啥。甭说了,你说咋办就咋办吧。” 

就是这样,先后从区属40个单位和部门抽调的150名机关干部,采取“包村”的方式,深入一线,走村串户,宣传政策,一家一户将改革“谈”了下来。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