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稳步前行

和谐社会稳步前行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八年前的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并于随后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其执政战略任务。据《人民日报》11月3日报道,在过去十年间,“和谐社会”成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高频词。

“和谐社会是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但是由于各个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不一致,所以在社会发展中出现各种不和谐问题,即社会矛盾,需要正视和解决。

成就显著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付诸实践,“和谐社会”理念已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内容得以彰显。

据《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资料,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44次集体学习和十七届中央政治局33次集体学习中,“和谐社会”相关主题分别以7次和6次占比约16%、18%,呈上升趋势。同步伴随这些学习的,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世界排名第六,跃居世界第二;2011年年底,城市化率从2002年的39%提高到51%。

在谢春涛看来,过去十年间中共在致力于打造和谐社会过程中,成就显著。首先即体现为“蛋糕”被不断做大,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在改革开放前期的成就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其次,针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越来越有力,民生建设成就空前。另外,民主政治被大步推进、文化建设在各方面都有大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国防建设水平以及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城市化催生了中产阶级群体的形成与公民意识的提高;经济后盾与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带动自主创新水平的快速发展,这一点从高铁、航天以及军事武器装备的提升,都能得到证明。”11月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认为,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崛起”成为21世纪最受瞩目的国际现象。

该评论同时指出,中国在应对地震等天灾的考验,成功主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方面,凸显大国形象。至于国内,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义务教育,并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保体系,均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研究员辛向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同样对于过去十年间的经济社会成就予以肯定,他特别指出其间中国在发展中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有所兼顾,致力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等等方面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