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艰巨
谢春涛和辛向阳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过去十年间中共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毕竟“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打造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就中共提出“和谐社会”理念背景来看,也注定其实现的长期性和复杂性。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有专家指出,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可谓应时而生。
之后,在2006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后,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中国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数十年间,群体性事件从1993年的8709起,上升到2003年6万起,2006年该数据增加到9万宗,近两年仍有所增加,且规模与暴力程度还在不断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以及腐败等问题,同样是专家口中公认的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中国实现的和谐还相对是低层次的。”辛向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毕竟目前中国尚未实现全面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与老百姓期待的目标尚有距离。
至于因缺乏权力制约等而滋生的党内腐败问题,辛向阳强调其已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另外,各级政府缺乏科学的社会管理经验,对于社会和老百姓的服务能力不足,往往也引发一些社会矛盾。
11月6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题为《万人民调显示公众最焦虑贫富分化阻碍国家发展》的报道,对一万余名网民的调查中,有75.4%的人最担心贫富分化严重问题会阻碍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该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排名居首。紧随其后的是权力不受制约,担心者占比59.4%。在所有问题中,占比超过50%的,除去这两个问题,还有利益集团坐大、生态环境恶化、弱势群体利益受侵害三个方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