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报告当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新的词:五位一体。它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其中,把经济建设排在首位。今天我们请到一位经济界的专家畅聊这一话题,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先生,欢迎李教授。
[李义平]:网友同志们好,观众同志们好。
[主持人]:李教授,我们今天要说经济建设,其实经济建设不仅是在国家发展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实也体现在了我们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看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当中也强调要加快完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您对于这一点有什么样的解读呢?
[李义平]:胡锦涛同志讲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针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言的,讲的非常正确,应当说是非常英明的。我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我们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两位数的增长。但这两位数的增长,政府基本上是粗放经营的,换言之,我们当年之所以增长,是因为我们的产业空间很大,是因为我们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因为开放,我们可以跟在人家后面发挥后发优势,是因为改革焕发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激情。当时的国外市场,现在很多条件不具备了,比如说资源的压力、环境的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包括国外市场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发展模式,靠吸引外来产业转移,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紧密相关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原来我们发展了,但贫富分化加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包括我们有创新驱动,现在的问题,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才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这么说?30年使我们做大了,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怎么做强的问题,我曾经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李义平]:第一个阶段是模仿,所有的后发展中国家都是这样的,第二个阶段是创新,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第三个阶段是有相当多数的世界级品牌,现在很多的产业基本上处在模仿的阶段。
[主持人]:我们现在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位置上。
[李义平]:创新不足,实际上我们的创新不够的。从产业的角度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发,第二个阶段是制造,第三个阶段是品牌经营。我们处在制造的阶段。所有的这些都说明我们虽然做大了,但是我们不强,我们必须强,强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强是人民的要求,强是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强也是我们资源逼迫的结果。这个“强”,我划分为以下几个标准:你能不能在一些产业上上升到产业链的高端,你有产业的话语权。比如说服装,我们到世纪金源看一下男装的品牌,基本上多是国外的,但问一下都是在中国加工的,要是品牌的话就值钱了,要上升到产业链上端的话就有品牌了,就有产业的话语权了。
[李义平]:你能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换言之,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比如说核心的航空母舰能不能造出来,大飞机能不能造出来,当然我们现在都在造了,造出来代表实力。高端到装备制造业,煤炭的装备制造业生产最好的还是德国,包括我那天去的纸制商会,纸质品,造纸行业,那些设备还是德国人生产的,在关键行业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另外,你能不能摆脱资源依赖。像有的省发展很快,是靠资源发展的,如果没有资源了怎么办。但世界上有的国家没有资源发展得很好,像以色列没有资源发展得很好,我们国家浙江地区资源很少,但是发展得很好。
[李义平]:在产业布局上能否更为合理,现在我们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工业,靠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基本上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的农业是逆差,是进口的。第三产业文化产品基本上在对外贸易中也是逆差。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关键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要上升,只有做强了,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做大,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我们应当在做强上下工夫,要做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时代的要求。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社会在进程当中对我们提出的崭新的要求。
[李义平]:是崭新的要求。
[主持人]:那我们刚才还提到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这一点您是怎么看的?
[李义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可以发现全世界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富裕起来了,你会发现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很好的地方都富裕起来的,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江苏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很好的地方。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可以使人类致富的,已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有了30年的进步。但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不够呢?就是说我们的创新还不够,我们面向市场一系列的改革还不到位。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我觉得他讲的很好,他说要尊重市场的基本规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主要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他讲的很到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计划经济基本上没有市场,政府什么都管,超越了政府的能力。所以全世界的计划经济都是低效的。为什么市场经济有效呢?把市场让给群众,把市场让给企业家,把市场让给能够承担风险,有这一方面的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体制,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走过来的,我们还难免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有一些“影子”,有的部门也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去设计政府体制的改革,比如说过度审批、过度干预,广大企业家、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有意见,而且中央也确实认识到了这样一点,所以温家宝总理曾经主持,减少了很多审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提出怎么样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应当进一步改革,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应当遵守基本的规律,把基本的调节交给市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当是有效的,但有效的政府必须是有限的政府,不能事无巨细,不能扮演市场的角色,有形之手也不能乱动。在这种情况下,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定了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形式,相信一定能在更为广阔的领域调动起企业家的积极性,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