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在狮城: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

“邻避”在狮城: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

核心提示:当地舆论认为不应纵容,因为“邻避”是对包容与睦邻精神的破坏,是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

“邻避”这个词儿在新加坡见诸报端、引发热议,也是最近的事。它是英文缩写nimby(not in my backyard)的翻译,意思是“别在我家后院”。邻居的邻,躲避的避,这两个汉字选得好——不仅读起来发音相近,而且基本反映出它的含义。

“邻避”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自英国环境大臣尼古拉斯·雷德利之口。因为有居民反对一些发展项目,被反对的项目整体而言对社会和国家有益,但对当地居民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类项目包括对环境有影响的,如垃圾场、屠宰场、化工厂等;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如赌场、声色场所等。居民虽反对这类项目,但往往也明白其有合理性。所以他们不反对项目本身,只是希望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所以称为“邻避”。也有的将之翻译成“保家运动”。

“保家运动”听上去显然正面的多,可如今“邻避”常以贬义词出现。比如新加坡今年就连续发生多起居民反对在区内建疗养院、托老中心的事件。

这种事在以前,很难想像会发生在新加坡。这多少与去年大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遭受重大挫折有关。当时由外交部长杨文荣领军的一个团队,在阿裕尼集选区遭工人党击败,对新加坡政坛影响巨大。李显龙总理也不得不承认那次大选具有“分水岭”的意义。

很多人或许忘了,大选前,这个选区内曾发生居民反对建外劳宿舍的事件。当局原打算将该小区内一处空置多年的旧校舍改建成外劳宿舍。但小区居民认为这会给区内治安带来问题。这里原是个高档社区,如果充斥外劳,似乎会有碍观瞻,甚至影响房价。

以前碰到这类反对,新加坡政府都相当强势。试想,如果大家都“邻避”,那外劳宿舍这类设施要建在哪儿呢?虽然有关方面对改建计划做了一些调整,该区议员也一一回应居民的担忧,承诺让警察加强巡逻,但计划并没有叫停。所以有居民非常不满,声称在大选中将“惩罚”执政党。

果然,执政党后来在这个区得票率非常低。这一结果似乎令政府在今后处理此类事件时变得投鼠忌器,“邻避”事件则无形中得到鼓舞,在今年接二连三地发生。

一些“邻避”者咄咄逼人的态度背后,其实并没有多少正当理由。比如说外劳危害社会治安,根据警方数据显示,在新加坡一般是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外劳,犯罪率明显低于当地水平。而那些反对建养老设施的,理由甚至包括老人会发出呻吟吵到邻居,也有的担心造成停车位紧张、空气不流通等,不一而足。

这些明显是站在个人角度来反对,难免会给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而有的抗争者以“缺乏协商”来作挡箭牌,抱怨当局通知时间太短、选地点的时候没有和居民商量。但真若早一点通知或商量,他们就不会反对了吗?

“邻避”事件难免引发议论,这究竟是公民社会进步的标志,还是民粹主义抬头的迹象?后来发生另一件事,某小区130位居民请愿,反对在该区楼下兴建康复中心,结果引发另外500位居民站出来对他们说不,被舆论视为多数居民对“邻避”的回击。

新加坡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李显龙总理也公开对“邻避”现象表示担忧。当地舆论认为不应纵容,因为“邻避”是对包容与睦邻精神的破坏,是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