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4-2025)》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4-2025)》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4-2025)》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完成的关于中国社区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以总报告为主线,扎根中国社区经验,面向中国社区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参与式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主线,研究探讨社区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包括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养老以及社区更新,形成关于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有益思路,助力基层治理构建善治格局。

观点一 伴随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治理共同体的扩展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做好社区治理、社区社会工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日益成为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

报告指出:2024年,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智慧治理等将社区治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区社会工作促进了社区服务品质持续提升、社区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发展、社区多元共治逐步深化;养老福利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持续融合发展促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提质增效。

观点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社区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机制,赋能社区基层治理成社会工作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报告指出,以“通武廊”试验区为平台,激活京津冀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协同合作,工作亮点包括:通过“社区党建+志愿服务”创新机制,持续开展“π集体”京津冀社区(村)书记学习圈交流,以社区领导力“7S”综合体系模型搭建,推进社区协商议事“第三时间”等。报告分别以赵家楼社区“高校+社区”模式、天津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军地融合模式、河北固安“两企三新党建产城融合” 模式为典型案例,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之社会工作人才创新生态新篇章, 为基层治理开拓了全新视角。

观点三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社区合伙人机制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探索,通过整合社区内外资源,鼓励个人、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推动了社区可持续发展。

报告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党建引领+村社合作”及“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等不同类型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为例,分析了这一新型治理实践创新机制。北京市丰台区以居民为核心,创新形成党建引领“好邻居·好商量·共同干”社区治理机制,形成“好邻居”们“好商量”,社区治理“共同干”,营造出“丰台好好”睦邻氛围。新疆阿合其农场以党建引领村社经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 “阿合其模式”:通过队队联营、队企共建、能人带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北京市安定门国旺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1446工作法”统筹推进“央地共建”、“二企三新”、“属地单位”、“高校联盟”四类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志愿联学共建,探索开展以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

 

观点四 报告在分析北京、上海、青岛等超大特大城市社区养老助餐模式运营特点和模式经验基础上,认为我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政府、社和市场力量相结合的老年助餐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观点  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推进,在实施模式、技术创新与民生聚焦等方面取得显著深化;社区宜居性、韧性水平及智慧化赋能精细化治理尚有提升空间。

加强城市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政策环境优化和实践推动下,中国社区建设不断向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逐渐优化、整治模式不断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体制创新,提升更新改造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强产业融合与能源替代,创新投融资机制,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与获得感,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