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12定调2013:
2011定调2012: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
2010定调2011: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
2009定调2010: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2008定调2009:扩大内需
2007定调2008: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
2006定调2007:继续稳健财政政策
2005定调2006: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定调2005: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定调2004: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2002定调2003: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
2001定调2002: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突出抓好国企改革
2012年12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认为,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7个季度回落,今年第一季度GDP还增长8.1%,第二季度回落至7.6%,第三季度是7.4%。
蓝皮书指出,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仍未散去,我国经济增长惯性下滑趋势会趋缓。蓝皮书预测,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需要加大政策激励才能达到7.5%的增长水平,预计2012年全年GDP的增速为7.7%,2013年全年GDP的增速为8.2%。
蓝皮书认为,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需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转方式与深化改革间的关系。通过稳定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扩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适当降低增值税标准税率等措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同时促进技术与制度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蓝皮书认为,限贷限购成效初显,但应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力度。“限购令”的推行,总体上遏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房地产调控也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下降。
蓝皮书认为,中国就业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从国外环境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等影响,2012年低迷震荡的全球经济形势使得外部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这些对中国就业的发展皆带来不小的挑战。
同时,蓝皮书表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造成结构性、周期性、失衡性的失业。
蓝皮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长7.7%,前所未有地接近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按预期增长,出口增长则低于预期,而个人消费增长超出预期,成为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亮点,说明我国政府调结构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按照这一增速,及考虑到中国“双节”消费带动人气上升和国家鼓励消费政策持续产生效应等因素,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消费有所加快,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2%(预计我国全年CPI在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
应该说在2012年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大幅低于2011年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上年11.6%的增速实属难得,近年来我国政府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指导下消费终于开始发力,扮演起“主动力”角色。
蓝皮书指出,2012年1~9月中国消费增长最多的商品是通信器材,增33.3%,家具增26.2%,建筑装潢材料增25.7%。其背后显然存在房地产发展的带动因素。前三季度中国消费增长最慢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仅增6.1%,汽车增6.9%。这两项商品消费增速放慢主要是由前段时期中国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鼓励购买家电和汽车,提前“支付需求”所致。
中国“节日消费”展现出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十分惊人。10月中国黄金周长假消费较热。商务部10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中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信息通报显示,两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
由于上述统计是抽查,从各地媒体报道的实际情况分析,假期消费似乎比“统计数字”更火。而长假消费也给中国居民第四季度消费带旺了人气,根据经验判断,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还可能进一步提升。
蓝皮书指出,今年物价整体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蒜你狠”“豆你玩”“猪坚强”等让人记忆深刻的物价猛增现象。蓝皮书指出,自2011年7月达到本轮涨幅最高的6.5%之后,连续14个月维持回落趋势。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蓝皮书预测,物价的下降局面可能在今年12月左右结束,预计全年CPI将上涨2.6%。而即将到来的2013年,蓝皮书预测,物价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将上涨2.5%。
蓝皮书还指出,经历一系列政策调控的“严冬”之后,自2012年4月开始,北京、上海和东部地区的房价增速均已经开始“回暖”。从今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可以看出,价格环比下降、持平和上涨的城市分别为24个、15个和31个,房价上涨的城市占大多数。
目前房价涨势仅仅得到了遏制,一旦政策放松,房价将出现反弹。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房价在震荡中不断下降,但是进入2012年由于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和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放松,房地产价格增速开始反弹。刚性需求和人们预期导致房价增速上升,但是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景气仍然维持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房地产业的供给逐渐减少,而需求开始增长后,供求缺口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反弹。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性很大,估计政府将把明年GDP增长目标定在7.5%-8%,宏观政策重在保持其连续性,短期内出台大规模逆周期刺激计划可能性正在减弱。但是财政政策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包括实施较大幅度的减税以及保持一定财政赤字水平。
在调结构景下,结构性减税提振内需,“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等将是主要方向。由于受制于出口和投资引擎衰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因素加强,中国今年以来GDP增速逐季度回落,经济很难单纯依靠以往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步入复苏。从“三驾马车”来看,今年1~10月份出口、资产投资、消费均现嬴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